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一,二,三,跳!”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第一个夜晚来临前,我们提前为它的票房“跳水”计时—— 知道过了“跨年夜”,准得暴跌,可...大家一起来看下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吧。

“一,二,三,跳!”

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 第1张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第一个夜晚来临前,我们提前为它的票房“跳水”计时——

知道过了“跨年夜”,准得暴跌,可能怎么着?票房到手,人家目的达到啦,成了不赔的文艺片。

就像看动作片,通天侠盗在被敌人追上的一瞬,自万丈高楼一跃而下,怀抱珍宝,逃出生天。

明知他的行为不够光明正大,可就是按捺不住为他高兴。

可真到“跳水”的一刻,看着两头不讨好的漫天差评,观众“再也不看了”的失望,越来越觉得,这场“胜利大逃亡”不那么体面。

《地球最后的夜晚》像是被一脚踹下去的,而且几乎无人惋惜。

以上,是笔者根据身边几位朋友在《地球最后的夜晚》放映现场的所见所闻,汇编而成。

十年、二十年后,此事可能与民国电影史上“洪深抗议辱华影片《不怕死》”“上海理发师阻挠《假凤虚凰》首映”同列,成为影迷间笑谈。

但前提是,到那时大家还记得这部影片和毕赣。

真·男默女泪

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好听点叫求仁得仁,难听点叫活该。

但我们没必要把《地球最后的夜晚》的2.79亿票房,视作不义之财。

文艺片几乎必赔,是行业内外共识。

近年来,按照传统宣发方式“出道”的国产文艺片战绩,普遍不乐观。

《路过未来》未必是李睿珺的低谷,但一定是参投方的灾难:成本1000万,票房254万。

在“地球”之前,国产文艺片的票房纪录,是《江湖儿女》创下的。

最终,国内票房止步在6994.7万。

《地球最后的夜晚》因为种种原因,总成本飙升到7000万,是毕赣前作《路边野餐》总成本的70倍。

毕赣这个名字,并无文艺片大导贾樟柯、曹保平级别近乎“出圈”的票房号召力。

成本不允许影片像《路边野餐》一样,搞“有限上映”,单纯依靠口碑飞速回本获益。

按照传统文艺片的宣发模式,很可能遭遇灾难级惨败,而这为一个新导演带来的市场信心损失,将呈指数增长。

说白了,这次要是败了,毕赣出头之日的再次到来,可能比他作品中任何一段“一镜游”更加漫长。

至于影片超支的损失,该不该以“连蒙带哄”的方式让观众去承担,已经成了另一个问题。

但一开始,影片的国内宣发,完全是按部就班,稳步推进。

不但走“文艺路线”,还有独具特色的妙笔。

甚至,它的重要一步“出圈”尝试,也符合以年轻观众为目标受众群,追求“文艺感”和“仪式感”的宣发路线。

大家都知道,演员黄觉早就开了家机车酒吧,名叫“Mandrill”,中文意思是“山魈”。

地方在北京酒仙桥的丽都广场,处于望京商圈内,活跃人群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为主。

之前,这家酒吧最出名的事儿,还是2016年的一场失窃事件。

这款电影同名鸡尾酒,刚调出来时,给毕赣姑父兼御用演员陈永忠来了一杯。

老姑父一口闷下去,足足短路了两秒。

这配方走的是硬核到死路线

与陈永忠同龄的60后们,当然很少“找罪受”,它的主要受众,还是爱泡酒吧爱挑战一把的年轻人。

同时,特制酒杯也在店内出售,100元一个,与其说是酒吧特色,不如说是电影周边。

这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第一次定位精准的“出圈”引流,但也像是最后一次。

在一位获奖者上台发表“台独”言论,引起公愤后,《地球最后的夜晚》官微,迅速制作并发出了一张“地球上只有一个中国”海报。

虽然这场“硬刚”让很多人感觉提气,但也有人质疑:这件事跟影片本身有关系吗?

表达爱国情感没错,可背后绑定了影片宣传促销,是不是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吃相难看?

从那天起,《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发路线,表现出明显的“大规模出圈”意向,也第一次得罪了它原本的目标受众。

这些的受众,都与《地球最后的夜晚》本来无关。

导演的“豁出去”,摆明了要尽一切力量,把不看文艺片的观众拉进影院。

最终,上演了一场活生生的“X完X就跑,真刺激”。

但在票房之外,它的效应必然波及整个行业,可能是宣发革命,也可能是塌天大祸。

话说回来,文艺片把观众“骗”进电影院,是对是错呢?

影评人法兰西胶片认为,这是“提升普罗大众观影鉴赏力的绝佳契机”。

的确,对于可能一辈子不会看文艺片的观众,《地球》一锤砸烂了看似坚固的障壁。

他们当中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这类电影的存在。

根据“存在即合理”的原则与人类的好奇心,不论是否喜欢,他们当中的一部分,都可能进一步思考这类影片存在的合理性。

至少,能多一些对它们的存在表示理解的人。

这对国内文艺片生存环境的改善,无疑是件好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球最后的夜晚》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它的贡献,能抵偿对市场可能的伤害吗?

影片把一大部分普通观众带进来,扩大了影响力,这没错。

可有多少观众的期待受到伤害,以至于把毕赣作品,乃至一切文艺片拉入黑名单?

它吸来的粉,根本抵不了吓走的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观众们,很可能不愿再为同类影片捧场。

由此带来的,是市场的进一步恶化。

可要再像《地球》一样“出风头”,观众还会“上第二次当”吗?很难。

它或许为自己争取了机会,却可能伤害整个行业,让后来的文艺片市场内,从制作到宣发,无一不被殃及。

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对2018年刚刚升温的文艺片市场,是场不小的飞来横祸。

而那些尚未定档的待映新作,还敢不敢竞逐上半年的电影市场了?

如最坏的情况发生,《地球最后的夜晚》将要吞下的苦果,正是它一直试图避免的:

不仅因竭泽而渔失去受众,也通过“恶性竞争”搞坏市场。

《地球》与毕赣,则可能在它最该扎根的群体中,一夜成为公众之敌——

毕竟,国内文艺片的生存方式之一,仍然是同侪之间的抱团取暖。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