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潘兰珍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潘兰珍,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享年63岁。 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陈独秀为中国的革...大家一起来看下潘兰珍吧。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享年63岁。

潘兰珍 第1张

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陈独秀为中国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更是首任总书记。

但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为无数青年指明方向的先行者,晚年的生活却穷困潦倒,写出的稿件只够家里添一顿饭,就连自己病了也只能默默忍受着。

而在陈独秀迟暮之年,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既不是漂亮、又有学问的高君曼,也不是为陈独秀生下了像陈乔年、陈延年这样的英雄儿子的高大众。只是一个将来在史书上都很难下名字的女人,潘兰珍。

潘兰珍

即便那时的她名不见经传,各方面都比不上陈独秀的两位前妻,但她却是陈独秀至死都放心不下的女人,临终前叮嘱了她一言后才坦然离去。

这个名叫潘兰珍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陈独秀临终前叮嘱的一言又是什么?

相遇在上海

1908年潘兰珍出生于江苏省通州余西镇一个贫苦家庭中。1912年,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4岁的潘兰珍便跟随父母从老家背井离乡逃荒到了上海,在那里谋求生活。

但上海的活计也不好做,潘兰珍全家就靠着父亲做装卸工和母亲捡垃圾维持生计,常常是有了上顿没下顿。

同许多来到上海谋生的家庭一样,在家里添了弟弟妹妹后,年仅13岁的潘兰珍便被父母送到了一家纱厂去做童工,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但尽管如此,坚强的潘兰珍还是忍受了下来。

由于出落得亭亭玉立,纱厂的工头们看她好欺负,不住地骚扰她,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强暴。17岁那年,潘兰珍遭到一个流氓工头的强暴,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但这个孩子在不久后便夭折了。

在当时的上海工厂,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没有人会可怜一个身单力薄的苦命姑娘,甚至还会时不时嘲笑。潘兰珍为了生存,也为了不给父母过多的忧虑,她从纱厂辞了职,来到父亲所在的烟草公司做工。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她遇到了陈独秀。

不过由于当时陈独秀刚刚被中央开除党籍,仍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被愤怒的蒋介石悬赏3万大洋通缉,不得已他只好用“姓李的上海人”的对外称呼,在上海熙华德路石库门的一座楼房里隐居。所以,潘兰珍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那时候潘兰珍家所居住的亭子间,刚好在陈独秀隐居地的后面。来到上海这么多年,她见过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但这位李先生,似乎有一些不太寻常。

陈独秀

每天她都会看到这位李先生坐在窗前写一些东西,时而咬笔思索,时而看着窗外。渐渐地,她开始对这位李先生产生了一丝兴趣。

潘兰珍发现尽管他已经50岁了,身体却依然硬朗,每天傍晚都会出来在巷子里走走。身着一身长衫,知书达理,见到邻居们也都非常和善,邻居们也都愿意跟他说上几句话。

由于互为邻居,潘兰珍也和他熟络了起来,陈独秀也注意到了这位衣着破旧但举止文雅拘谨的小姑娘。

随后在逐步的了解中,陈独秀得知了潘兰珍的身世,愤然道:“天下为什么如此不平!有多少像潘兰珍一样的贫困家庭和受难者遭受苦难!”

潘兰珍的身世让陈独秀更加同情与关照这位小姑娘,在平常经常教她识字读书,带她参观自己的书房。而潘兰珍认为这位李先生心地善良,靠着他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总是情不自觉地接近他。

潘兰珍

久而久之,两人惺惺相惜产生了感情,情投意合地走到了一起。

那年陈独秀51岁,比潘兰珍大了29岁,他就像一个长者一样呵护着潘兰珍。两人结合后,陈独秀教他明理,背诵和默写唐诗。潘兰珍聪明伶俐,往往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学习进步很快。

但过往的遭遇让潘兰珍极为珍惜这份感情,对于陈独秀的身世与行踪,她一点也不打听,她只管上班挣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独秀的饮食起居。

两年过去了,潘兰珍的肚子依然没有动静,她估摸着自己不会生育了,就征得陈独秀的同意,收养了一个女儿,陈独秀为其取名凤仙,因为自己身份问题,让她随母姓潘。

原本潘兰珍觉得日子可以一直这样过下去,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潘兰珍送孩子回南通后,回到住处的她发现“李先生”不见了,急忙外出寻找,但人海茫茫,想要找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

多次寻找无果后,潘兰珍以为对方抛弃了自己,毕竟这样的事在上海也不罕见。直到1932年10月的一天,潘兰珍在报纸上看到陈独秀被捕的消息,起初她还在想陈独秀是谁,但当她看到报纸上登出来的照片后,她惊呼:“这不是我的李先生吗?”

此时此刻的陈独秀,正在被押赴南京。在火车上,他心想“自己是一个要被处刑的要犯,而且隐瞒了身份,没有人会注意到,甚至他连真实名字都没有告诉过。没有人会在意一个老头,更别说潘兰珍那样年纪轻轻的小姑娘。”

但陈独秀终究还是小看了潘兰珍。

相守在狱中

当陈独秀看到潘兰珍提着饭菜来到老虎桥监狱探望他时,陈独秀愣住了,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尽管如此,他也只能说:“你快回去,好歹上海还有工作。细想想我,我在监狱里还能给你什么呢?”

老虎桥监狱

但潘兰珍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默默看着他将饭吃下。

陈独秀的学生、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段锡朋得知了潘兰珍的情况,于是便想让她暂时住到自己家里,但是潘兰珍拒绝了,她说:“段家是‘大官’,自己住在那里不方便。”

随后潘兰珍看到监狱对陈独秀还算是宽大,来访者都可接近,于是决定克服困难,留下来照顾他的生活。她在监狱旁边租了间房子,做点零工维持生计。

潘兰珍的这一决定,再一次让陈独秀感到意外。

从1932年10月12日陈独秀被国民党抓获后,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潘兰珍一直陪伴在陈独秀身边,照顾着他的生活,关心备至。典狱长等人对潘兰珍直面大难,对丈夫不离不弃的精神既感动又敬佩,再加上宋美龄等国民党高官都对陈独秀很客气,于是对潘兰珍的探监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独秀被关在狱中5年,潘兰珍便照顾了他5年。在那个谈“共”色变的年代,潘兰珍有成千上万个能离开陈独秀的理由,就算她狠下心与陈独秀一刀两断,远走高飞都没有人会去说她。

但潘兰珍没有,她依旧每天帮助陈独秀跑腿、采购和联络,好让陈独秀能够安下心来安心写作,著书立说,理论上不断发展,还写了大量的诗作。有人称他“人在狱中,思想飞翔在辽阔的社会空间里。”

不过潘兰珍有的时候也会头疼,因为她发现陈独秀在读重要刊物和写文章时,经常熬夜,甚至整夜不睡。为了不让他搞垮自己的身体,潘兰珍无时无刻不在劝阻他,有的时候甚至要看着陈独秀睡下才离开。

陈独秀一生5次被捕,也就这一次牢狱之灾时间最长,但他能把监狱当作研究室,甚至当作战场,这与潘兰珍的精心照料,给了他精神上和物质上许多的安慰是分不开的。

也正因为如此,1937年,在胡适和中共的要求下,蒋介石同意释放政治犯,陈独秀得以出狱后,他就对外宣称自己已与潘兰珍结为夫妻,打破了外界盛传的潘兰珍没有名分的闲话。

相伴在深山

1937年,南京危急,陈独秀和潘兰珍为了安稳被迫乘船去往武汉。在路过安庆的时候,他并没有下船,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他的家乡,更是一个令他伤心的地方。

他看着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的前两任夫人,原配高大众因为孩子被杀害,在悲苦之中煎熬,直至去世。第二任夫人因个性不合而分手。

对于家人,陈独秀也觉得自己多有亏欠,他不是一个顾家的人,当他的孩子出事的时候,他甚至连表示都没表示,致使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对他颇有意见,但其实陈独秀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只是找不到和家人相处的方式。

陈独秀抵达武汉,成了当地的重要新闻。正所谓树大招风,各色人物不断到访,还有国民党特务监视,陈独秀深感武汉是一个是非之地,于是又辗转去了重庆江津县。

同时他也像许多晚年才幡然醒悟的人一样,明白了许多,将三子陈松年一家和继母谢氏接到了身边,亲自服侍自己的继母。但此时一家六口住在一起,开销非常大,很多时候都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地步。

陈松年

但对着这件事,陈独秀往往后知后觉,毕竟他一直以来被潘兰珍照顾得很好,直到有一次他看到潘兰珍没有做饭,打开米缸一看,里面空空如也,这才知道家里其实已经没有粮食了,之前吃的都是潘兰珍向别人借和当了自己的金戒指和耳环得来的。

为此,陈独秀非常愧疚。但他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他的写作、书法卖价很高,但是他对于买家却是极为挑剔,很多品德不正的人来找他买,他宁可堆在屋里也不卖。

一些学生,朋友都想要给他资助生活费,但由于这些人都是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所以他分文不收,他说:“你们的心意我理解,但我收了之后,话就说不清了,我不能违背自己。”

尽管生活穷困潦倒,但是潘兰珍依旧毫无怨言,她将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于陈独秀的继母,她更是非常孝敬。每天不厌其烦地为婆母梳洗,修剪指甲,捶背捶腰,婆母也因此特别喜爱她。

后来,因为儿子和儿媳都去学校教书了,陈独秀又带着潘兰珍离开了江津县城,来到了山村鹤山坪这个四周高山耸立,人迹罕至的地方,在这里潘兰珍陪伴着陈独秀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

1942年5月初的一天,陈独秀在写作时突然昏倒,这可把潘兰珍吓坏了,赶忙求人将丈夫抬到了县城治疗,但尽管如此,陈独秀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到了5月底,陈独秀的身体已经到了支撑不下的地步。

自知已经时日无多的陈独秀对妻子说:“兰珍啊,为夫对不起你,跟了我这么些年,不仅没有享受到福,有一个安稳的生活,反而每天吃苦受累,担惊受怕。”

听闻此言,潘兰珍没忍住地哭了,她擦了擦眼泪说道:“兰珍一生如浮萍,先生却不嫌弃,待我甚好,兰珍又有何理由离开?这辈子能陪伴先生左右,兰珍此生无憾。”直到最后,潘兰珍也一直称呼陈独秀为先生。

对于潘兰珍来说,陈独秀的出现就仿佛黑暗中的一缕光,在生如浮萍的人生中,让她感受到了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对陈独秀,她充满着感激与尊重。

陈独秀听完她的话语,也默默流下了泪水,而后叮嘱她说:“兰珍吾妻,我死后,你务求生活自立,倘若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对潘兰珍,陈独秀始终还是放心不下,一方面他担心潘兰珍就此孤身一人生活,生活会更加艰难。另一方面,他又希望潘兰珍能够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作为一介文人,虽然没有高亮风节,但也有做人的操守,他并不希望潘兰珍在自己死后借用自己的名声卖钱生活。

即便自己将要离世,陈独秀依旧不想失了文人的节气。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久治不愈的高血压引起突发性心脏病而停止呼吸,终年63岁。

随后遵照陈独秀的遗愿,潘兰珍没有打着“陈独秀遗孀”的名号卖钱,她将养女潘凤仙接回到了自己身边,母女俩重新回到上海,在一所小学校食堂找了一份煮饭的工作,收入虽然不高,生活倒也能自主自立。

在潘兰珍心里,陈独秀永远有着一处无法填充的位置,直到她于1949年患子宫癌去世,走完了人生旅途,她也没有再嫁。

许多年后,陈松年深情地回忆说:“潘兰珍待我父亲很好,父亲晚年时全指望她照顾。尽管她平时少言少语,但做事非常勤快利落,我们对她很是尊重,我们尊称她为母亲,我的儿子喊她奶奶。”

确实,陈独秀一生历尽坎坷,晚年生活尤其不幸。但好在他的身边有潘兰珍一直相伴,尽管她这一生默默无闻,甚至以后的历史都或许没有她的身影,但她还是陪伴着陈独秀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十二年。

也正是有潘兰珍这十二年的陪伴,以及她那一声声“先生”,让陈独秀的晚年才有了一丝温暖,不至于孤身一人,落寞而终。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潘兰珍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金兆龙

下一篇:徐骁六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