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写在前面的话—— 唐代,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东渡岛国,传扬佛法,成为日本的“传戒律之始祖”;他用中医药拯救无数岛国百姓的生命,被誉...大家一起来看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吧。

写在前面的话——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第1张

唐代,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东渡岛国,传扬佛法,成为日本的“传戒律之始祖”;他用中医药拯救无数岛国百姓的生命,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他带去中国的建筑技术,使得岛国百姓不再过着茅屋草舍的半原始生活……

鉴真东渡带去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化了岛国居民;对其宗教、生产生活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鉴真画像)

鉴真,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原籍扬州人。幼时家境清贫,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明寺出家,后随师傅先后到洛阳、长安等地,屡从名师受教。鉴真勤学好问,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一定造诣。

鉴真在55岁时,成为扬州大明寺的方丈(主持),开始了他广泛的宗教和社会活动。受其传戒者前后多达4万余人,成为中国江淮大地上的一代佛门领袖。

当时,日本国的佛教界闻听鉴真的大名,派人专程渡海敬请其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但由于当时造船业落后,渡海传佛困难的很大。然而,鉴真锐意履险艰难,他命徒弟在扬州文峰塔下的大运河边造船,做好东渡日本的准备。

鉴真前后历时十二年,累计六次启行东渡。其中,第二次、第四次和第六次,均从扬州文峰寺旁的大运河出发。然而,前五次渡海均告失败,先后有36人死于船祸和伤病;200余随从知难退出。但是,鉴真笃志不移,百折不挠。

(鉴真檀香木雕像)

扬州文峰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面临古运河,大运河水流淌到这里后,呈现出一个大大的“S型”,再向南流向瓜州,最后汇入滚滚长江。因此,该地也唤做“三湾子”。文峰寺建成后,改称宝塔湾。

文峰寺内有一座文峰塔,塔高47米。根据风水家的说法:“文峰”的内涵,是有益于“一方科甲”之意。因此,文峰塔也就成了扬州科举昌盛的重要象征,是当地文人为祭祀文曲星,凸显科举昌盛而建。现为扬州仅存的一座楼阁式风水宝塔。

(位于扬州城南的文峰塔)

距文峰寺院不远处的古运河堤上,嵌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牌匾,上书“鉴真东渡码头”六个溜金大字。这里便是鉴真和尚六渡重洋远赴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华文化壮举的出发地。

文峰寺所在的宝塔湾与鉴真东渡有着很深的渊源。据考证,唐朝时期,扬州的造船厂大多设在运河三湾一带。直到19世纪60年代,文峰塔下还有一座小型造船厂。

鉴真前后六次东渡日本国,有两次在三湾一带打造船只、一次购买军船;最后一次也是从文峰寺附近入江东下。鉴真从扬州去江边,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运河——三湾,总是他的必经之地。

(鉴真东渡码头)

公元742年,正值唐朝天宝年间,时为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这位唐玄宗就是与那杨贵妃演绎出一场人间悲喜剧的大唐天子。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这一年的深秋时节,两名日本僧侣渡海来到扬州,找到了鉴真和尚,请他到日本去传佛讲法。这俩名日本僧侣,就是732年随着第九次遣唐使到大唐学的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他们在促成鉴真和尚东渡立下了大功。此行他们俩人来到大唐王朝,除了学习唐朝广厚的文化和技术,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访高僧并引领高僧东渡日本国传授佛教。

为什么岛国要派人来到唐王朝,寻找高僧赴日传授佛教?这便要说说当时日本国内的情况,此时的岛国正值奈良太平时期,举国效仿唐朝,大兴佛教,规定僧尼可以免税、免徭役,并由国家供给食宿。又因为岛国也没有设立出家受戒制度,致使很多贫困百姓纷纷自行剃度为僧,以“规避课役”,导致全国劳动人口大量消失。

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当时的岛国统治者非常着急——国家的男人都进庙享福去了,没人当兵不说,连田里都没人劳动了,纳不到粮食、收不上税,就无法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呀。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生存,这可怎么得了?

于是,他们便开始研究唐朝的佛教规定,以期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出结论:从唐朝请来高僧传授正统佛教,完善戒律制度,拯救日本。说直白点,就是想当僧人要考试,不是你想当就能当了。

(电视剧《鉴真东渡》中蓝衣者为日本僧人)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僧侣荣睿和普照两人肩负着岛国政府的重任启程了。可想而知,他们该是怎样的心急如焚。登陆中国之后,荣睿和普照俩人四处打听高僧大德,后来听说扬州有一位声震江淮的高僧。于是就来到了扬州大明寺寻找鉴真和尚。为表示诚意,荣睿和普照俩人自打进入大明寺山门伊始,便五体投地,行顶礼膜拜大礼,才得以到见到鉴真和尚。

荣睿和普照俩人流泪讲述了日本佛教的不足,以及对名僧的渴盼。鉴真见他们“辞旨恳至”,也有些动心。

(扬州大明寺)

此时的他,想起了中国南岳慧思禅师转生为日本王子的传说;想起了日本长屋王子崇敬佛法,亲赠袈裟给中国僧人的故事。鉴真越想越觉得应该去日本传教。虽然大海茫茫,路途凶险,但为了弘扬佛法,自己甘冒风险!便答应了日本僧人的请求。

然而,此时的鉴真已54岁,在当年那可是实足的高龄老人。渡海到岛国生死难料,所以他的弟子们都比较担心,俱“默然无应”。但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他的决心感动了弟子,当即有祥彦、思托等21人表示愿意同行。

(古运河与文峰寺)

实际上,唐朝时期出东渡,往返日本国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由于当时的造船技术落后,每个跨越大海的人都要面临着生命危险。日本遣唐使坐船往来于中国,死于海难的比率竟然高达50%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鉴真并没有退缩。当他听说岛国百姓异常崇尚中国的佛教时,他前去日本传教的信念更加坚定了。然而,当时的唐朝禁止国人随意出境,所以鉴真只能选择偷渡。

下定决心后,鉴真假称要去浙江的天台山国清寺讲佛,获得本地官府同意后,就开始在文峰寺畔的大运河边造船、备粮……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

(文峰寺和文峰塔)

然而,天不遂人愿,还是出事了——鉴真和尚有一名叫道航的弟子,因为一件小事和准备同船东渡的高丽僧人如海争吵了起来,双方动起了手。

这高丽僧人如海一气之下,便跑到了官府,诬告道航他们偷偷造船是想要下海去当海盗。官府闻听之后,立即派兵,扣船抓人、没收粮食,第一次东渡就这样泡汤了。

(当年鉴真东渡造船模型)

待此事平息之后,鉴真发起了二次东渡。他这一回干脆买了一艘军舰,雇了船工,弟子随行,85名身怀不同技能的匠人也登上了船。

然而,船只从文峰寺出发,扬帆驶出了长江口,才进入东海就遭遇到了大风浪。木制军舰被大浪打破,众人一直漂到了浙江的舟山群岛才逃上岸,第二次东渡也夭折了。

东渡失败后,鉴真和尚从舟山群岛来到宁波的阿育王寺,在这里巡游了一段时间,同时再准备第三次东渡。结果事不机密,同行中有一个僧人向官府告发,说有日本僧人要引诱唐朝高僧东渡。于是,日本僧人荣睿被抓,假装有病快死了才被放出来,第三次东渡又黄了。

鉴真不死心,再打算试。他派出一个名叫灵佑的弟子到福州买船和干粮。结果,鉴真一众行人在半途中再次被抓。这一回出事,是他的弟子灵佑所为:原来这灵佑太爱他的师傅了,他害怕师傅葬身于大海之中。于是就采用报官的方法,把师傅留住。第四次东渡又失败了。气得鉴真和尚罚弟子灵佑天天面壁、忏悔谢罪。

(鉴真东渡困难重重)

东渡大海屡屡不成,一转眼已经过了6年之久。748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再次筹划东渡日本。此行共有35人随行,船入大海,遭遇飓风,在海上漂了14天,最终竟然漂到了千里之外的海南岛崖县(今三亚),众人再次获救,东渡又一次失败。

从海南返回扬州的途中,一直随行的日本僧人之一的荣睿病死了、普照也心灰意冷地告辞了。而这时,鉴真最喜爱的大徒弟祥彦也坐化了......

这一连串的打击,再加上这些年间不停歇的劳累,鉴真积劳成疾,双目也失明了。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又过了漫长的5年时间。当历史的日历翻到了公元753年,一个重大的机会终于来了——日本第十次派来了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因“慕中国之风”改名朝衡,长留大唐。

阿倍仲麻吕后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任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再次邀请鉴真东渡。

此时已经66岁、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在遣唐使回日本的时候。鉴真偷偷登上了他们的船。

(鉴真偷偷登上了遣唐使回日本的船)

船队再次从扬州文峰寺出发,随行24人。然而,船队却再一次在大海上遭遇风暴。

阿倍仲麻吕所坐的船被吹到了越南国境内,而鉴真和尚的船却于当年12月20日,到达了日本的鹿儿岛。

前后历时12年,鉴真和尚终于得偿所愿。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示意图)

鉴真在日本国受到热烈欢迎,754年,他来到奈良的东大寺设立戒坛,为圣武太上皇等400多人授戒。从此,日本佛教界的“三师七证”制度确立起来了。

两年之后,鉴真和尚被日本国任命为“大僧都”(统管东洋三岛所有僧侣的官职),成为日本国的“传戒律之始祖”。

鉴真在日本国的奈良,建立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开坛讲经说法。

从此,正式开创了日本的律宗。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桂娘

下一篇:孔繁森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