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张续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张续,1973年警卫战士被迫退伍,张爱萍苦寻其14年: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张爱萍恢复名誉之后一直在寻找当年在301医院照顾自己的战士,...大家一起来看下张续吧。

1973年警卫战士被迫退伍,张爱萍苦寻其14年: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张续 第1张

张爱萍恢复名誉之后一直在寻找当年在301医院照顾自己的战士,转眼间已经十几年了。张爱萍委托一位记者帮忙寻找终于在13年之后迎来了好消息。

正在老家靠着搬砖生活的赵保群得知开国上将要找的正是自己,十分意外。 张爱萍主动邀请已经回到老家的赵保群再次回北京。13年之后两个人再次见面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何开国上将张爱萍要花费13年寻找这个搬砖的小战士呢?

1949年,赵保群出生在江苏海安的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赵德文,是40年参军的老革命,曾在老家担任民兵队长。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保群从小就对解放军产生了向往,20岁那年,他终于得偿所愿,参加了解放军,在北京卫戍区某部给首长当警卫员。

能给首长当警卫,这是多少新兵梦寐以求的工作,赵保群也没有浪费这个机会,到1972年初,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警卫班长了。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影响他终生的大事。

1972年5月,首长给了赵保群一项重要的任务,让他去301医院“监护”一位名叫“张续”的患者,

因为这个病人的身份非常特殊,组织上给赵保群定下了三条规矩:

第一,绝不允许同病人谈论与政治相关的话题,不许有任何便利和护理。

第二,绝不允许病人与外界的人接触。

第三,每周二张续的家人会来探望他,届时赵保群必须将他们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上报给组织。

得到命令的赵保群二话没说,带领4个士兵赶往301医院。“监护”的人满脸络腮胡子,脸色苍白,浑身上下都是肿胀的。明明已经是夏天了,却依旧披着厚厚的棉衣,看起来有些憔悴和衰老。医生说,他的左腿已经被打碎了,而且刚做了一次手术。

看到这个场景,赵保群明白了什么,当时是特殊时期,经常有高级领导干部被打倒,赵保群就觉得这个病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张续”就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

赵保群虽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在与这个病人相处的过程中,赵保群发现这个老人虽然身材消瘦,但骨子里透着一种刚毅;再加上赵保群和他交谈时,其暴露出来的书生气质颇为浓厚,这让赵保群意识到眼前这个病人并不是一般人。

打这之后,赵保群暗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眼前这个病人,既是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也是发自内心地对这个病人有着敬仰。“张续” 也感受到了这个淳朴战士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逐步放下了戒心,慢慢地与赵保群建立起深厚友谊。

“张续”也渐渐敞开心扉,和这个“看管”的小战士说话、唠嗑,讲一些过去关于井冈山、长征途中的战斗故事、老红军的优良传统。

自此,赵保群更加笃信这个病人是个正派的好人,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候“张续”的亲属来了,赵保群索性就出去给他望风,希望他能和家人多说几句知心话。

在赵保群的精心照顾下,张爱萍渐渐恢复了精神,也有了胃口。

他经常主动照顾“张续”,“张续”无法坐起来吃饭,赵保群就坐在床边给他喂,张爱萍不能上厕所,赵保群就拿来一个盆,方便完了再给他端出去,毫无怨言。

天热的时候,“张续”想吃西瓜,赵保群二话不说,就去外面买西瓜回来,一勺一勺地喂给张爱萍吃。

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肩负着医生护士不敢做或不愿做的护理任务,定期为“张续”洗头,理发,刮胡子,端大小便,擦洗身子。

这些原本都不是他的职责,但他俨然成了病人久病床前的“孝子”。

听说吃茄子有利于骨头愈合,他就上街买回茄子。听“张续”自言自语“西瓜该熟了”,他就上街买回西瓜。赵保群的行为,引起“专案组”的不满,对他进行了口头警告,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7月的一天,赵保群安排好保卫任务,回到休息室躺了下来。还没等睡着,就听一名战士来报:“不好了班长,张续口吐白沫,好像快不行了。”

听到这句话,赵保群赶紧跑到张续病床前,果然看到已经没有意识的张续已经抽搐。

“怎么回事,不是让你们好好看着吗!”

“刚才有位医生来给他喝了一碗药,没过一会儿就这样了。”

看来这是有人要置张续于死地,那碗药肯定是毒药,得赶紧找医生来抢救。

赵保群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冲上去按响了“紧急电铃”,这时的医院医生已经下班了,给值班室打电话也打不通,一时间赵保群不知所措!好在主治医生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住着。

赵保群三步并两步就跑到了主治医生家里,看着主治医生慢悠悠的样子,赵保群恨不能扛着他走。

他顾不上休息,赶紧协助医生救治病人,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 “张续”总算是转危为安了。

当 “张续”得知这次死里逃生都是因为赵保群抢救得力,他激动握住赵保群的手,哽咽无语。赵保群只是笑着说,没什么救人是我的本分。

事后一查,原来在 “张续”喝的中药中多了一味“药”。那么,这个“药”是谁放进去的呢?

那个 “张续”见赵保群对自己这样关心,就提醒他:不要查了,查不了的。你考虑一下自己的事情吧。

不久之后,赵保群的确受到了牵连,1972年11月6日下午,组织上宣布解除对张续的监护,赵保群和另外四个战友被通知在当日下午3点前离开301医院,不得再与病人有接触。

这时,赵保群才知道自己监护的病人竟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却可惜未能再见他一面。离开那日,他怀着无限敬仰和惜别之情对着病房默默行了一个军礼。

回到部队后,赵保群因为在“监护”期间违反了上级规定,原本机会提干的他被取消了资格,且被要求于1973年3月1日退伍,从此离开北京。

就这样,赵保群只好重新回到家乡务农。

1974年,张爱萍将军已经康复并开始工作,但对这位曾经在自己落魄时悉心照料自己的战士十分感激,于是他开始四处打探赵保群的去向,张爱萍将军先是来到北京卫戍区询问赵保群的下落,可是张爱萍将军却得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答复:“赵保群所在的部队已经解散编入了武警序列,而赵保群本人也已经退伍了。”

此后,将军不断打听他的下落。然而,由于当时档案记录还不太完善,加之赵宝群在回乡后,又把名字改成了,张爱萍将军一直没能和他联系上。

张爱萍将军不愿意就此放弃,他记得赵保群是江苏海安一带人士,于是张爱萍在治病途中路过南京,特意找到在江苏人民广播电视台工作的吴邦义,请他帮自己寻找一位名叫赵保群的同志。

张爱萍夫妇对赵保群的一片真情深深打动了吴邦义,他当即乘车前往如皋、泰州、海安等地寻找赵保群,并让当地的广播站发出“寻人启事。”

然后吴邦义数十次寻找此人,始终没有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86年正月初五这天,海安县广播站负责人打电话向吴邦义通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赵保群找到了!他就在海岸线角斜镇五坊村!

在1986年的时候,赵保群正在做着砖瓦厂挑砖工的工作,他却接收到来自张爱萍上将的来信,信封里包含着一些书和一些补助的钱。信中写道 “1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打听你的消息,现通过南京吴邦义找到了你,我们很高兴。现寄去100元钱,给你年迈的双亲及孩子买点东西。微微心意,请笑纳。”

要知道,赵保群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搬砖工人,见到老首长说的话,他不禁湿润了眼眶。

在得知张爱萍将军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时候,赵保群十分激动。忍不住对妻子说: “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张爱萍将军还没有忘记我,还在找我,我真是……”

激动过后,通过和家人商议,赵保群最终决定将这些钱捐赠给原五坊小学。

第二天一早,赵保群就敲开了校长的家门,商议之后,决定用这笔钱给学校添置一台风琴。后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又以“红领巾”的名义,给远在北京的张爷爷和李奶奶写了一封感谢信。

张爱萍夫妇再次被赵保群的高尚品格所感动,张爱萍主动为赵保群题词“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连同妻子购买的76本图书,一并寄给了赵保群,托他转赠五坊小学。

后来,赵保群妻子生病,张爱萍将军也寄来了医药费,这次,赵保群还是和以前一样,全部捐献,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1987年11月13日,在张爱萍的极力邀请下,多年未回到北京的赵保群再次来到北京。

那天上午,张爱萍特意换上崭新的军装,带着夫人一起在家里摆好茶水,等候赵保群光临。

警卫员报告赵保群抵达门口之后,张爱萍主动站起身,走出去迎接这位昔日的恩人。

见到赵保群之后,张爱萍和他紧紧抱在一起,眼泪早已如泉水般涌出。

左张爱萍、右赵保群

在被问到为什么退伍之后没来找他时,赵保群只是简单说了句:“我在老家过得挺好的,不想为首长添麻烦”。一番话,让张爱萍热泪盈眶。在得知赵保群退伍之后年纪轻轻地就当起了搬砖工人,张爱萍深知这是受了自己的牵连,所以后来张爱萍向党中央请示: 希望党中央对他进行优待,给他安排工作,立了大功的人可不能区别对待。

在经过党中央的调查和张爱萍上将的担保后,1988年,赵保群终于恢复了工作待遇,他被安排到家乡工商所工作。

这也算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而赵保群在参加工作后,也一直铭记张爱萍上将的教诲,坚持做一个正派的人,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并担任了第七届江苏人大代表。

2003年,张爱萍上将与世长辞,远在千里之外的赵保群听到这一噩耗顿时泣不成声,念叨着 “老首长咋就走了呢”,坐着火车去了北京,参加了追悼会,送老首长最后一程......

对赵保群来说,作为一名战士,他履行了当时应该承担的责任。对张爱萍将军来说,他牢牢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们身上关于善良、关于正直、关于报恩的美德,也永远是我们后辈代代相传的榜样。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张续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赵南起逝世

下一篇:彭加木与双鱼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