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张铁生交白卷事件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张铁生交白卷事件,稍微上了年纪的人,想来一定听说过张铁生这个名字。这里所说的上了年纪的人,是指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因为张铁生在全国范围内声名大噪,...大家一起来看下张铁生交白卷事件吧。

稍微上了年纪的人,想来一定听说过张铁生这个名字。这里所说的上了年纪的人,是指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因为张铁生在全国范围内声名大噪,是在七十年代。张铁生在1973年的高考中交了一次“白卷”,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白卷英雄”。

张铁生交白卷事件 第1张

七八十年代,因为形势的变化和自己昔日的作为,张铁生在监狱里度过了15年的岁月,由此基本上淡出了公众视线,等到人们再次提及他时,已经是新千年以来的事情了。

曾经的“白卷英雄”张铁生,这一次成了身价过亿的大老板,人们的评判标准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世事轮回,沧海桑田,在他的身上有着非常好的体现。

那么张铁生为何被冠以“白卷英雄”的称号?他又如何从“英雄”沦为了阶下囚,出狱之后又成为了亿万富翁?本期内容,就简单地为您介绍一下,从“白卷英雄”到亿万富翁的张铁生。

历史从来都是由人创造的,反过来也在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作用是相互的,人对历史施加的影响越大,受到历史施加的反作用也越大。尽管有一部分人可能是裹挟的,但也依旧难逃这种规律。

也正因为是被裹挟,让他们还不至于被完全钉死在历史看台之上,换言之就是,被裹挟的人还有可以翻身的机会,张铁生就是被裹挟的一员。

张铁生是辽宁省兴城县人,父亲曾在县城里经营过粮油坊。出生于1950年的张铁生,可以说是建国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新中国的历史不可避免的在他们身上下了印记。

从1953年开始,出于缓解就业压力,消灭“三大差别”,(注:三大差别是指工农、城乡、脑力体力之间的差别)建设和保卫边疆等因素,国家开始倡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人民日报》在1953年12月4日,发表了《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社论,成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的最初源头。

接下来的一二十年里,这场运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中国青年,用《人民日报》的话说就是: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

到了六十年代,这种安排更是成为了国家的一项长远方针。1968年,18岁的张铁生从兴城县中学毕业,自然也遵循当时的社会大趋势,去往农村劳动。

他在1969年来到兴城县白塔公社的枣山大队,插队落户,凭借着突出的表现,张铁生后来还成为了生产队的小队长。

在那个年代,生产队长是一份不错的差事,要有两把刷子才能当的上,而且这个位置上的人有机会被推荐上大学。

为什么说是推荐上大学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从1952年开始实行的高考制度,于1966年被叫停。

取而代之的是以群众推荐的方式,由群众推荐那些家庭出身成分好,政治表现优异的人上大学。尽管能得到这种机会的人很少,但张铁生似乎是有机会被推荐的。

到了1972年前后,情况又发生变化。经过周恩来总理等人努力,混乱的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好转的事情,国务院在1973年4月提出了新的招生工作意见,在群众推荐,政审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考查。

于是中断数年的高考在1973年重新举行。尽管是昙花一现,但依旧是不可错过的机会。同许多青年一样,从1968年开始就在农村劳动的张铁生,也希望借着高考上大学,他被推荐参加了这次高考。

原本,这只是一场稍微有些特殊的考试,但张铁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将从此被人推上风头浪尖,只因为他在考试时交了一份“白卷”。

张铁生参加的考试从1973年6月28日下午开始。第一场是语文,作文题目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五年的劳动已经让张铁生差不多忘掉了全部的知识,所以最后只得了38分。第二天上午是数学,分数是61。

下午是物理与化学的综合性试卷,张铁生因为午觉睡过头而迟到,跳窗进入考场。尽管赶上了考试,但分数依旧不容乐观,他只答对了6道化学小题,得了6分。

就这样,四门科目下来总分是105分,平均一门35分,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不及格的。但考试时就知道分数肯定会落后于人的张铁生,为了抓住这次机会,想了一个办法。

他在试卷背后抄下了事先准备好的,以“尊敬的领导”开头的一封信,用几百字的内容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发挥这么差。

张铁生说道:本人从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每天近18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副业复习。随后张铁生又称其他人是“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自己则是“不忍放弃生产而不顾”,“有两天时间,我是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这封信果然奏效了,7月5日兴城县招办通知让他补考一次。这一回他的成绩还算不错,并且又在卷子上写了一篇《大学门,向谁开?》的小文章。

事情搞到这一步,虽然有些传奇,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在试卷上写东西抒发情感或是发牢骚,没什么大不了的,比起那个年代的其他事情再正常不过了。然而接下来事件的发展就超出了张铁生的想象,也让整个社会为之一震。

当时的《辽宁日报》在有关人员的指示下,在7月19日的第一版把张铁生的信全文刊载出来,并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加上了政治意味极强的编者按语,称赞张铁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而为“修正主义考试”交了一份“白卷”。

事实上张铁生从来都没有故意交过白卷,那份得了6分的试卷也只是因为答不出来罢了,绝非有意为之,但是否交了白卷已经由不得张铁生了。

到了8月份,《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等刊物都刊载了有关内容,随后在更多报纸、广播等舆论工具的造势下,张铁生的事迹迅速风闻全国,他本人也成了“反潮流”的“白卷英雄”。

当然反对之声随之而起,刊登这些内容的报刊都收到了大量的批评信件,仅《辽宁日报》就收到了2000多封,反对者批评张铁生,“自己想上学就没资格反对别人上学的潮流”。

但是到了1973年12月,在那个特殊团体的操纵下,各地高校掀起了一股“考教授”之风。所谓的“考教授”就是用数理化试卷,突击考察大学里的老师。

一些老师因为长期专研本专业领域,对中学数理化试题一时难以应付,还有些文史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数理化知识更是生疏,结果可想而知,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就在突击考察之列,他气愤不过,拂袖而去。

当时北京被迫参加突击考试的正、副教授有613人,最后只有53人及格,还有200人拒绝答题交了白卷。此事成为那些别有用心者的有力把柄,更加坐实了交白卷的“英雄”之举。

张铁生因此成为了那个特殊团体“打人的石头”,他本人也如愿进入了大学。

从1973年到1976年,张铁生先是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录取,并被破格发展为党员,后来担任了学校的领导,接着又成了全国人大代表,甚至还当上了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全国乃至国外,张铁生到处发表演说,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风头尽出,而受张铁生交白卷等事件的影响,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交白卷行为,接下来的1974年、1975年、1976年三届高校招生工作,便又取消了对考生的文化考查。

历史的转折对张铁生来说是有些快的,但对整个中国来说却并不算早。

1976年10月6日,那个特殊的小团体宣告覆亡,提拔张铁生的人没了,张铁生也迎来了下坡路,他的职务被撤销,党籍被开除,并遭到公安机关逮捕。

在辽宁等地接受群众批判后,1983年3月24日,辽宁锦州中级法院判处张铁生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其罪名是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随后他被关进了辽宁凌源的监狱。

铁窗生涯和大起大落,让张铁生重新反思了过去走过的道路,不过个中滋味永远都只有他一人知道。在监狱中张铁生先是开采石棉,接着又主动开始学习知识。

此前他的所学是兽医,服刑期间改学了与人有关的医疗知识,还掌握了针灸技术,既当医生又当护士,为监狱中的其他犯人看病。

因为刑期是从1976年被捕时算起,所以到1991年,服刑期满15年之后,张铁生终于恢复了人身自由。

1991年10月16日,张铁生从凌源监狱的铁门里走了出来。这时的社会已经同15年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人再把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挂在嘴边,更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在监狱里待了15年的张铁生。

一切的一切,都随着那个特殊年代的渐行渐远,而淡出了个人乃至社会的记忆。张铁生最初担心,自己会被别人认出来,遭到讽刺挖苦乃至殴打羞辱,但后来证明这些担心几乎都是多余的。

回到正常社会66天后,1991年12月22日,等待他多年的昔日同窗董礼平,与张铁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生活重回正轨之后,张铁生尝试过不少职业,最终在妻子等人建议下选择了经商。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因为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迈上新的台阶,下海经商之风盛行。曾经因为时代而起伏的张铁生,抓住了这次机会。

1993年,张铁生与友人金卫东一道创办了沈阳天地饲料厂,1998年该公司并入金卫东的沈阳禾丰牧业公司,张铁生获得该公司10%的股权,并担任高管。

至于后来的事情就是公司的发展历程了,公司如今名叫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20年总营收达到238.18亿元。

如今的张铁生虽然已经淡出了公司的实际管理,但依然持有约6%的股份,其持股数为4836万,而该公司的股票价格约为10.6元。不难看出,昔日的“白卷英雄”,早已成为实实在在的亿万富翁。

内容来源:

张淑燕:《“白卷英雄”张铁生事件始末》,《时代人物》2012年4月

佚名:《“白卷英雄”张铁生这二十年》,《妇女生活》2014年摘自《新京报》

雷蕾:《禾丰牧业原始股东张铁生 “白卷英雄”如何改变命运》,《文史参考》2012年

苏枫:《张铁生:从“白卷英雄”到亿万富翁》,《老年博览》2014年第21期

等等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张铁生交白卷事件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