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李鸿章后人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李鸿章后人,提及晚清史,官居直隶总督、操持政坛四十载的李鸿章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人物。 他打造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被誉为晚清“中兴之臣”;同时...大家一起来看下李鸿章后人吧。

提及晚清史,官居直隶总督、操持政坛四十载的李鸿章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人物。

李鸿章后人 第1张

他打造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被誉为晚清“中兴之臣”;同时,他又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沦为卖国之贼。

作为这样一位历史风云人物,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他的子孙后代遍布海内外四方、纵横政学商三界,几乎个个是人中龙凤、旷世之才。

其中,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官居邮传部侍郎、出使英国大臣,四代玄孙李家景、李家昶、李家曙三兄弟个个身家亿万,五代孙李道增更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鸿章的子孙后代到底有多出类拔萃?他们在政学商三界又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

三子皆从政,承其父之名

1862年,这是晚清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也是李鸿章家族中的一个转折点。是年1月,慈禧太后扶持同治皇帝登基,开启了自己垂帘听政、独掌大权的皇太后生涯。

新帝登基,恩泽广布,在恩师曾国藩的保荐下,李鸿章顺利升迁为江苏巡抚,成为这个当时中国最富庶省份的一省之长。

对于科举出身的读书人来说,官居一省巡抚、二品大员已是光宗耀祖。

李鸿章的老家合肥锣鼓喧天,天南海北的宾客纷纷登门庆贺,李鸿章的七旬老母欢喜得合不拢嘴。

不过李家人心中始终有一件事难以释怀——李鸿章已到不惑之年,家中妻妾无数,但始终生不出一个儿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忧心忡忡的老母准备把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7岁幼子过继给他,此番一来可弥补李鸿章膝下无子的遗憾,二来又不失为一件双喜临门、喜上加喜的美事。

孝顺的李鸿章、李昭庆对母亲的提议纷纷赞同,在锣鼓声中,7岁的李经方就这样成为了李鸿章的长子。即使两年后李鸿章的夫人生下嫡子李经述,李鸿章仍把李经方立为家中长子。

李经方双目炯炯有神、头脑机敏灵巧,深得李鸿章的宠爱。

忙于军务的李鸿章常年不在家中,但是只要得空回家,他就会给李经方带来各种稀奇古怪的西洋物件,并对他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1870年,凭借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的功劳,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的直隶总督之位,执掌津冀鲁豫四省大权。

上任后,李鸿章把15岁的李经方和6岁的李经述接到天津,送他们进直隶官学读书。

为了栽培天资聪慧的两个儿子,李鸿章重金聘请儒学名师传授他们四书五经,然而过目成诵的李经方仅用了几个月就把儒家经典倒背如流。

无奈,李鸿章只好让无书可读的李经方跟随白狄克学习英文。

又过了几个月,李鸿章询问白狄克儿子的学习情况。

白狄克的回答只有八个字:“弱冠补府学食廪饩”,意为李经方已经可以依靠自己的成绩赚取官学发放的奖学金、而无须依傍父亲的权势。

自此,李鸿章更是宠爱李经方,带着他频繁出席各种政事活动、增长见识。1882年,27岁的李经方以江南第38名的成绩考中举人。

李鸿章认为时机成熟,于是鼓动李经方开启从政生涯。

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李经方先是跟随父亲李鸿章到各地办理外交事务,当外国大使得知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翻译就是李鸿章的儿子时,不由得个个投来钦佩、艳羡的目光。

李经方深谙察言观色之道,有他在场,李鸿章与外国使节谈判底气骤增。于是李鸿章把李经方在身边,做自己的首席秘书。

此后的二十年间,李经方随李鸿章奔赴日本、俄罗斯、英国多地,并得到了俄国沙皇、英国女王等人的赞赏。

李鸿章病逝后,李经方开始自立门户、独当一面。他先是担任了全权出使英国的大臣,与英国人就侵华特权等问题据理力争、力保国权。

1907年,回国的李经方升任邮传部侍郎兼邮政总局局长,在他的经营下,中国的邮政业务成功摆脱列强掣肘、一片欣欣向荣。

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述虽官衔不如大哥李经方,最高时只是一个三品参赞官,他的学识却远在李经方之上。1895年李经述进京参加会试,他的成绩位居一档,甚至险些成为当年状元。

只因主考官与李鸿章有宿怨,看到试卷名字一栏赫然写着李鸿章次子的名字,他竟把试卷直接销毁、除名。屡试不第的李经述就此一蹶不振,他的官途更是坎坎坷坷、一言难尽。

天生体弱多病的李经述还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几乎每次咳嗽都带着殷红血丝,再加上父亲的离世,让他郁郁寡欢、病情加重,竟然跟随父亲离开了人世。

亦有传说称,李经述是思父心切,故吞金自尽以示孝节。

李鸿章的三儿子李经迈平生最为潇洒,他出生时李鸿章已经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故而他的一生无甚坎坷、一帆风顺。

李经迈学识不高,依傍父亲的权势,在29岁那年就出任驻奥地利大臣,成为晚清历史上最年轻的外交官。

回国后,李经迈先是被授予了光禄寺卿的三品官衔,此后他又调任地方,历任浙江、河南、江苏等地按察使。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李经迈的宦海生涯才算了结。

与大哥李经方辞官后归隐山间、潜心学术不同,李经迈带着分到的家产去上海滩做起了外汇生意。

靠父亲的人脉和自己一口流利的英语,李经迈的生意越做越大,迅速成为上海滩的巨富。

李经迈有钱到哪种程度?就连北洋政府偿还英国贷款时,都要来找他借钱周转。

李经迈还酷爱收藏玉章,据他的藏品目录记载,仅田黄玉印章他就藏有115方。1938年,享了一辈子清福的李经迈在上海离世。

家风重诗书,文士辈辈出

在封建社会,平头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应试科举,考出功名;二是参军入伍,建功立业。

李鸿章之所以能在众多士人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他既有读书功名又有显赫军功。

道光二十七年,年仅24岁的李鸿章进士及第,曾国藩知此人必成大器,遂将他收入师门、悉心栽培。

因此在李鸿章心中,想让子子孙孙长久繁盛、避免“富不过三代”的破解之道就是用功读书。

从教育李经方、李经述开始,李鸿章把严格治学定为家规,无论嫡子、庶子,从小都要接受系统的四书五经学习。这种注重学习的家风使得李鸿章的后代文人、学者辈出。

1966年,上海市博物馆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听到一位老人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您好,我要把我的全部收藏品无偿捐赠给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踊跃捐献文物的事情很常见,博物馆的同志没有多想,只要了个地址就挂断了电话。

几天后,博物馆的两名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找到了这位打电话的老人,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他们瞠目结舌。原来,这位老人要捐的文物竟足足摆满了72间房!

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干了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文物,古钱币、青铜器、珐琅彩、山水画,他们能想到的艺术品在老人的大院里几乎应有尽有。

踏入存放青铜器的房间,工作人员初步估计至少有12件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

这件事无疑惊动了上海市博物馆乃至整个中国文物界,经过文物局的再三请求,这位神秘老人总算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李鸿章的侄孙、隐姓埋名多年的收藏家李国森。

担心自己时日不多、大限将至,李国森把这些凝结了毕生心血的文物全部上交国家。为了运送这些文物,上海市政府特批出动了6辆大卡车。

李国森在收藏学、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他在收集文物的同时亦仔细考察其历史渊源、文化意蕴。随着这6卡车文物一起上交的,还有他编纂、修订了一生的文物名录。

时至今日,我们在参观上海市博物馆时,还能见到很多标有“李荫轩捐赠”字样的文物,荫轩就是李国森的字。

人们都会惊叹李荫轩藏物之广、格局之大,却鲜有人知他是李鸿章的子孙后代。

另一个让人想不到的是李鸿章后人——张爱玲,这位写出《倾城之恋》、《色戒》、《霸王别姬》等不朽名篇的民国才女,其实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李鸿章的二女儿李菊藕在1888年嫁给名臣张佩纶,两人生下的第三个儿子张志沂就是张爱玲的父亲。

李菊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誉满天下的才女,张爱玲或许是遗传了祖母的基因,这才成为一代才女。

不过张爱玲的走红非但没有引来李家人的赞誉,反倒激起了他们的怒火。

张爱玲笔法细腻、泼辣,善于描绘封建大家庭的细碎生活并加以抨击,颇有将《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融会贯通的意味。

显而易见,张爱玲小说中那些腐朽、黑暗的没落家族取材于她的真实经历,她的叔伯、姑姨统统成了小说中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封建反派形象的原型。

世人皆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当读者们为张爱玲笔下的悲惨故事感到愁肠百结、怒火中烧时,他们自然会联想到张爱玲的家庭乃至整个李鸿章后世家族的真实情况。

比如《金锁记》中的女主角曹七巧,她因为与丈夫感情不和,居然勾引小叔子、与之调情,然而小叔子的目的只是为了骗她的钱。

这件桃色绯闻的确是张爱玲取材于真实见闻,那个朝三暮四的小叔子就是李经述的四儿子李国熊。

家族中的长者一读张爱玲的小说,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不守妇道”的晚辈在对谁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久而久之,家里人对张爱玲纷纷疏远,甚至还有人故意找她的茬、对她进行报复打击。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张爱玲为了艺术创作将家族老底揭了个精光,曾经颇为疼爱她的舅舅痛斥道:“她写别人是病态,她自己就是病态,我看她最后也没什么好结果!”

这些话张爱玲早已充耳不闻,作为一位新时代的知识女青年,她勇敢地迈出了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价值。

提起张爱玲,最先想到的是她的文学成就而非李鸿章后人的身份,这或许就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

叛逆的张爱玲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异类,李道增则是李家人引以为傲的存在——他学识广博、成绩斐然,是李鸿章后代子孙中科学、文化成就最高者。

李道增于1930年出生,他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五代孙。李道增从小就展露出惊人的学习天赋,他过目成诵的本领让长辈们纷纷想起了当年同样堪称神童的李经方。

李家世世代代注重教育,对李道增这个小神童更是倾注了十二分的心血,不到十岁就学完了儒家典籍,家里人希望李道增研习文史或是攻读政法,以便将来入仕为官、振兴家族。

可是李道增早已心有所属——他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岁那年,李道增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将这个天赋异禀的学生纳入师门。

1952年,李道增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年仅22岁的他被破格聘为讲师、留在清华教书,他的学生几乎都比他年长三四岁。

此后70年,李道增一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授课,他已然成了清华的一棵常青树。

1988年,清华大学进行学科改革,建筑系从工学院独立出来、成立了建筑学院,李道增当之无愧地成为建筑学院首任院长,而且在1999年他被中国工程院选入,成为一名光荣的院士。

自李鸿章进士及第、开创家业以来,历代子子孙孙投身学术、考取功名者不在少数,但是其成就能与先祖李鸿章媲美的,仅有院士李道增一人。

况且李鸿章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为没落的清王朝卖命,李道增则是新中国的知名学者、为人民服务的功勋教师。若论精神境界、学术贡献,恐怕李道增并不比李鸿章逊色。

玄孙入商坛,身家过亿万

政界有封疆大吏,学界有学术泰斗,在商界,李鸿章的后人亦有叱咤风云、家财万贯者。

巧合的是,被李家人称为“三艘航空母舰”的三位亿万富翁——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均是李鸿章的“家”字辈玄孙。

李鸿章死后,他的老友容闳称:“李中堂有四千万财产以遗子孙。”世人对容闳的这番话深信不疑,毕竟李鸿章执政时经常贪污官饷、中饱私囊。

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讽刺的就是李鸿章剥削民脂民膏。

李鸿章的幼子李经迈成为上海滩巨富后,更是刺激了中国老百姓对李鸿章遗产数额的好奇、猜测。

有人甚至大胆直言,李经迈继承了李鸿章的大部分遗产,他经商是以此为幌子洗钱、掩人耳目。

只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李鸿章的遗产有多少,经过几代子孙的瓜分、挥霍,到李家第四代人时必然已经所剩无几。

因此,李鸿章三位玄孙的发家致富几乎完全是白手起家、凭一己之力中兴家族。

李家昶和李家景两兄弟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父母连供他们二人上学的钱都挤不出来,大字不识几个的两兄弟只好出卖苦力为生。

就连工头的鞭子狠狠抽打在他们的背上时,李鸿章的这两个玄孙也只能忍气吞声。

1937年,日本鬼子入关,李家昶、李家景的父母变卖所有家产、把钱交到两个儿子手上,嘱咐他们一路向南逃。

两兄弟就此背井离乡,先是到了武汉、广州,最终他们决定到香港闯一闯。

两兄弟把父母给的金银拿到典当行换成几十美元,这是他们在香港打拼的全部本钱。二人合计先进工厂打工、熟悉香港的方方面面,然后再想办法创业、图谋大计。

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两兄弟练就了一身生产工艺品、生活用品的手艺,看着口袋里越攒越多的钱,他们正式辞职、独立创业。

从街头摆摊零售开始,吃苦耐劳的两兄弟逐渐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从纺织厂、印染厂,随后又到搪瓷厂、钢铁厂,李家昶、李家景两兄弟从轻工业一路打拼到重工业,在香港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香港商坛极为励志的兄弟企业家。

站稳脚跟之后,两兄弟的视野进一步放宽,他们投身国际市场、把业务拓展到全球范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一个巨大的商机悄然孕育而生。

当时香港很多老板并不认为贫穷的非洲能给自己带来利润,他们宁愿把钱投资到香港竞争激烈、利润率极低的传统行业也不肯到国外闯一闯。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家昶、李家景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两兄弟做好分工,一个人负责经营香港这边的业务,一个人到非洲去开辟新市场。

多年来一直相依为命的二人默契无间,他们顺利在加纳、南非等地创办起木材、渔业公司,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外汇收入。

依靠非洲市场的大获全胜,两兄弟的身价迅速飙升,在几十年前他们就已经是身家亿万美元的超级富豪。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两兄弟一直齐心协力经营商务,从未因利益问题产生任何纠纷。

“三艘航空母舰”中的第三位是李家曙,与兄长李家昶、李家景没上过什么学不同,他家境还算阔绰,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李家曙追随两位兄长的脚步来到香港。

李家昶、李家景都很关照这个有文化的远房表弟,他们让李家曙在自己的公司中担任要职、给他开出丰厚的薪水。

李家曙也没有辜负两位兄长的好意,他积极推动公司业务向外拓展,在新加坡建立起了新市场。

李家昶、李家景忙于开拓非洲的生意时,李家曙尽心尽力地当好他们的管家,把香港、新加坡的商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与此同时,眼光独到的李家曙又在马来西亚建起自己的铁矿公司,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虽然比两位兄长飞黄腾达稍晚了几年,李家曙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追上了他们的身家、成为亿万富豪。

三位同根同源同辈的兄弟都成为亿万富豪,这在全世界商坛都是极为罕见的奇观。

功成名就后,三兄弟逐渐向外界透露了自己李鸿章后人的身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三兄弟合伙创办了一个家族基金会,李鸿章后代子孙每年的聚会都由基金会承担开销,这笔基金也用于救济家族中遇到经济困难的亲戚。

为了寻找流落海外的李家后代,李家曙还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寻根网站。李家曙为这个网站的宗旨命名:“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

李鸿章的子孙后代枝叶繁茂、人才辈出,纵横海内外八方,驰骋政学商三界,对近代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争议,或许梁启超的这句评价最为贴切:“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李鸿章后人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

下一篇:庾恩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