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尧茂书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尧茂书,翻开历史的一角,泛黄的画面中有着一艘老旧的用橡皮筏制成的船。 船上坐着一位红衣男子,江上的浪花恶狠狠地咬住他的衣角,溅起了几尺高的...大家一起来看下尧茂书吧。

翻开历史的一角,泛黄的画面中有着一艘老旧的用橡皮筏制成的船。

尧茂书 第1张

船上坐着一位红衣男子,江上的浪花恶狠狠地咬住他的衣角,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

面对惊涛骇浪,他的眼神无比坚定,双手紧紧地拽住船桨,吃力地划动着。在这场与浪搏命的角逐中,他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遗憾地离开了。

他就是尧茂书,第一个执着去探索长江源头的中国人,实现了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首漂”。

尧茂书

01、年少之志

1950年,尧茂书出生于四川乐山。他从小就很坚强,遇到困难时总是尝试着去独立解决,几乎从来不在父亲和哥哥面前轻易哭泣。

等到十几岁时,父亲告诉他:“孩子,除了要好好生活,还要竭尽全力去过有意义的人生。空闲的时候,你应该主动去学习一项技能,这样以后也能混口饭吃。”

他把父亲的话刻在了心里,主动去生活中发掘适合自己的技能。

渐渐地,他喜欢上了摄影,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经历过了一番苦涩的拼搏后,他成功地进入了印刷厂担任摄影记者的工作。

印刷厂里有很多有经验的摄影前辈,尧茂书在工作之余会去向他们请教各种摄影方面的困惑。

每当单位放假,同事们都会选择在家里休息,只有他,经常兴高采烈地去附近的山中四处采风,用摄像机拍下四周的风景,竭尽所能捕捉到大好河山最美的样子。

没过多久,他的作品《解冻》登上了国际舞台,他还受邀成为中国铁道社特约记者。但尧茂书的志向不会止步于此,他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大的突破。

有一天,他和父亲一起散步,很快就走到了乐山的南面。那里的水流特别急,像一群群顽皮的孩子在蹦蹦跳跳,卷起了一个个小漩涡。

尧茂书从小就对这片江充满了好奇,他曾不止一次地询问父亲这片江有没有源头,这些水流向何方。父亲一脸茫然,并且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答案。

毕竟,当时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真正地去寻找过长江的源头。

这一次,他和父亲又来到了这里,他不禁回忆起小时候的困惑。沉思了许久,他突然目光坚定地告诉父亲,终有一日,他会探得这“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奥秘。

当时的父亲以为他在开玩笑,便没有当真。殊不知,漂流长江的想法已经在儿子心中生了根,就在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顺利发芽了。

02、未雨绸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真正地去漂流长江之前,尧茂书还是做了许多功课的。

首先,他必须了解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他买下了《中国地理》等多种专门研究中国地形和各地风土人情的书籍苦心钻研,产生了自己对于长江的一些认识。

除此之外,尧茂书还找到了被运动员们遗弃的破旧橡皮筏。每天下班后,在家附近的池塘里划动着橡皮筏进行水上训练。

他还偶尔采购野外生存类书籍,毕竟在长江漂泊的日子需要准备一些干粮。但干粮总有用光的时候,因此,他需要从书中获取一些野外觅食的方式。

尧茂书是个遇事喜欢深思熟虑的人,他把所有需要考虑的因素写在纸上,凡是实现过的都一一划去,这样也就避免了遗漏的可能性。

后来,他发现气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要漂流的话,长江的气候是怎么样的呢?于是,他后面连续好多天都会到长江边上探寻答案。

尧茂书在乐山麻浩江边写生

这种探查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尧茂书不得不尽快踏上长江漂流的路程。

1985年,美国传出要派探险队进入中国长江流域的消息,一时间,各地议论纷纷。

尧茂书更加等不及了,长江是中国的,他身为华夏子孙都还没有去探寻这片长江流域,怎么能让美国人捷足先登?

在尧茂书看来,华夏子孙不应该只追求眼前的安逸,而应当是有勇气和骨气地去面对各种挑战!

当晚,他就准备好了行李,准备向父亲和兄长辞行,但父亲并没有同意他的想法。毕竟,这是一件会有生命危险的事情。

他把儿子拽出门外,气急败坏地指着旁边的几户人家,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看,旁边的几个男孩现在都老老实实在厂里上班,你在想些啥?”

说罢,父亲扶着老腰,慢吞吞地坐在了一块冰冷的石头上,亮晶晶的泪珠在他的眼里滚动。

不一会儿,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了下来,滴在了嘴角上,布满褶皱的衬衫上。

尧茂书心疼地望着父亲,最终还是毅然说道:“父亲,我也舍不得您,可是我若再不出发,改明儿探索出长江奥秘的就是美国人了!”

是的,在他眼中,他首先是中华儿女,其次才是父亲的儿子。

尧茂书的眼神依旧透露着坚定,他紧紧攥住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继续安慰道:“没事,我已经做足了准备,不会有事的,不论啥困难,我们中华儿女都不带怕的。”

父亲深知他的脾气倔,一旦做了决定,十匹马都拉不回来。虽然心有不舍,但最终还是支持了儿子的决定。

03、试漂风波

在父亲和兄长的支持下,尧茂书带着破旧的橡皮筏准备在长江上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试漂。

起初,他的眼睛里还透露着坚定与星星般的光亮。

但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一切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顺利,在大渡河,岷江和金沙江试漂期间,橡皮筏坏了6次。

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尧茂书登门求知,他并不甘心止步于此,为了探索损坏的原因和比美国人更快地找到长江的源头,他亲自拜访了专家杨联康。

从杨联康的口中,他了解到了一些有关气候,橡皮筏材质成分,驾驶方法等的有用信息,并迅速地实地训练。

在尧茂书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不够的,他常常去北京向上级汇报“漂流长江”的计划,希望能和其他华夏儿女共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漂流小分队。

杨联康

但最终却事与愿违,提交了4次报告,都无疾而终。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这种事情前无古人,后暂无来者,你凑这般热闹,无非是想出名吧,小心小命搭进去!”

尧茂书向来就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他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地过人胆识。面对这类冷言冷语,他视若无物。

见他意志坚定,家里便筹了几千块钱,他带着这些钱踏上了寻找伙伴的路程。虽然最终没能组成他曾经幻想的漂流小分队,但他身上独有的华夏儿女的执着劲儿感染了社会上的许多人。

“是啊,他的想法是伟大的,至少比我们这些天天只想老老实实上班的人勇敢多了。”社会上渐渐开始冒出许多支持他的声音。

不仅如此,许多单位也开始用行动表示支持,上海潜水设备厂为他提供了效果最好的保温救生衣;重庆橡胶厂为他设计了两艘材质坚固的橡皮船,还有电影厂为他免费送去摄像机。

04、英雄远去

经历了试漂风波后,尧茂书顺利地拥有了质地颇高的橡皮筏。

他重新收拾了行李,带上各种装备,与亲朋好友依依惜别后,踏上了正式的长江漂流之路。

哥哥也向厂里请了短假,打算陪弟弟漂一小段路。

6月20日,尧茂书的“龙的传人号”橡皮筏正式下水。兄弟俩坐在橡皮筏中,互相搂着对方的胳膊,内心就像一壶刚烧开的水一样,激动得都要溢出来了。

然而,天公不作美,他们迎来了第一波挑战,还没漂多远,就下雪了。

他们迅速披上雨衣,蹲在皮筏里,浑身直打哆嗦。等雪快停下来的时候,两人便开始卖力地划着桨,抓紧时间赶路。

毕竟,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要比美国人抢先一步找到源头。

又过了两天,兄弟俩漂到了一个无人之境,突然出现了一只饿狼,他们吓得上下牙齿捉对儿厮打,一颗心直接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面对突发危险,尧茂书当机立断,他对哥哥说:“快!我们把橡皮筏往与狼相反的方向划!狼在岸上,他们在水里,只要不漂到岸上,他们就不会有危险。”

话音刚落,兄弟俩立即默契地配合,很快,狼消失在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经过几天几夜彻夜不眠地划桨,6月24日,兄弟俩到达了沱沱河的下游。

这时的他们头发凌乱,面色苍白,眼中带着好些血丝,嘴唇因长期干燥而裂出了好几道口子,肚子“咕噜噜”地叫着,早已没有了刚漂流时的英俊模样。

他们将橡皮筏停在了河岸口,去寻找吃食。幸运的是,当地的居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给他们些许干粮,以供路上使用。

华夏儿女就是这样,虽然只是萍水相逢,但如遇难事,始终是心连心。

沱沱河

遗憾的是,哥哥还有工作需要完成,不得不离开了。临走前,尧茂书把一路所拍的漂流成果全部交给了哥哥。

他望着哥哥远去的背影,眼中透露着孤寂与迷茫,但,即使只有一个人,也必须要把该做的事情力求完美地进行下去!

过了三日,他的船进入了一个峡谷,这里烟雾缭绕,汹涌澎湃的浪花不断地拍打着他的橡皮筏,好像要一口把他都吞下去似的。

卷起的浪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贪婪地舔着这橡皮筏的船身。危险之下,尧茂书强作镇定,奋力划桨,想要赶紧脱离这片危险的区域。

谁知,这海浪犹如猛虎一般,从天际滚滚而来。关键时刻,他立马穿上上海潜水设备厂为他准备的保温救生衣,一鼓作气,奋力向前划行。

好在最终有惊无险,他顺利漂到了通天河的下游七渡口。那里住着一帮藏民,热情地招待了浑身湿透了的尧茂书,藏民们还贴心地为他准备了干衣服。

尽管双手因为划桨过度疼痛不堪,手臂处甚至有了几道裂痕,但在藏民这居住的几日,尧茂书依旧保持着一贯的职业素养,抬起沉重的摄像机记录四周美景。

这不仅是藏民们的居住地,更是多年来屹立于长江周边的风景名胜!

告别了热情的藏民,在抵达了青海后,尧茂书再次前往汹涌万倍的金沙江。接近中午,他顺利抵达到了三堆河口,这也是金沙江的入口。

进入了这个河口,就是金沙江了。有了之前的遇险经验,尧茂书并没有过于担忧,此时已接近黄昏,他双眼炯炯有神,毫不犹豫地闯了进去。

绚烂的夜空终是没能住他远去的背影。在漂流了1270公里后,尧茂书从此再也没了音讯。

直到7月24日,相果村村民在一块冰冷的巨石上发现了一艘红色橡皮筏。船上空空毫无一人,那正是尧茂书的“龙的传人号”。

尧茂书骑牦牛去长江源途中

白发人送黑发人,想来世间最惨痛的遭遇莫过于此。没过多久,尧茂书离世的消息就传到了他父亲和兄长的耳中。

屋内灯光也变得朦胧浅淡了。父亲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他全身搐动,发出一声声压抑的,痛苦的唏嘘。

过了好一会儿,他哽咽地对尧茂书的哥哥说道:“你弟弟漂流之前曾经告诉过我,他首先是祖国的儿子,其次才是我的儿子。我当时为他感到骄傲,可是没想到他真的就这么去了……”

“父亲,在金沙江前告别那天弟弟还好好地,可是没想到他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一路上他最宝贝那些关于长江的照片了,我们一定要保存好这些照片,那是他用生命换来的!”

说罢,哥哥一把抱住了父亲,两人痛哭了起来。尖厉而嘶哑的哭声是那么苦涩,仿佛在黄连水里泡过似的。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有关长江的照片放入抽屉。照片散发出来的气息是那么地熟悉,好像尧茂书此刻就在他们身旁陪着他们一样。

小结:

直到今天,尧茂书依旧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年代,曾经有一个勇敢的少年,用自己微薄之力,推开了探寻长江奥秘的大门。

在他眼里,长江是中国的,这些照片必须由中国人来拍!他用实践证明了中国人不仅仅是大千世界的看客,更是热血沸腾的参与者!

他是那个时代的榜样,在他逝世后,社会上掀起了漂流长江的热潮。1986年,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成都成立,并于6月中旬开始全程漂流。

历时3个月,虽然中途有几名队员遗憾地牺牲了,但他们最终成功地抵达至吴淞口。

敢立潮头破浪行,誓为时代之脊梁。生逢盛世,更应知青春之“小我”与繁荣之“大我”必脉脉相通。

时代需要英雄,昨日要,今日要,明日更要。

参考文献:

1、人民网《1985年7月24日,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人尧茂书触礁身亡》

2、知网尧茂书:一个时代激情的符号;杨振宇;中国青年

3、2011年13期尧茂书漂流长江引起的思考;

4、罗安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1986年04期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尧茂书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重建圆明园

下一篇:陈曾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