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鲁迅 诺贝尔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鲁迅 诺贝尔,鲁迅先生曾经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他之所以没有被提名,是因为他拒绝了提名,这一段尘封的历史,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被发现的,诺贝...大家一起来看下鲁迅 诺贝尔吧。

鲁迅先生曾经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他之所以没有被提名,是因为他拒绝了提名,这一段尘封的历史,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被发现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高本汉,曾经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中间的接洽人,就是刘半农与台静农。1927年,台静农致信鲁迅,鲁迅的回信是:

鲁迅 诺贝尔 第1张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从这段回忆录来看(前提是:台静农的回忆是真的),在1927年,中国有两个人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个是鲁迅,另外一个就是梁启超。但是,鲁迅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还欠努力。

中国传统的文人,是很谦虚的,不以拿到西方国家的奖金为荣,认为只要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就能够流传千古。我想,这正也是鲁迅先生和梁启超先生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真正原因。

晚清民国时期,亚洲的文学领域,中国出了一个鲁迅,印度出了一个泰戈尔。泰戈尔是在1913年获奖的,泰戈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亚洲人,泰戈尔出生于1861年,鲁迅出生于1881年,两个人相差21岁,按照道理来说,鲁迅也应该在1927年获奖了,但是,鲁迅却拒绝了提名。

其实,回顾世界历史,我们不能发现,诺贝尔奖始终存在争议,包括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应当搁置。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诺贝尔奖的历史。

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在1896年去世的,他是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他还是武器制造商,他改良了炸药,这些炸药被军火商运送到前线,使得欧洲人深受其害,但是,诺贝尔本人是信奉和平主义的,他极力反对战争。他去世之后,利用自己的遗产创立了诺贝尔奖,希望后辈学者能够好好研究科学,造福人类。诺贝尔发明硝酸甘油炸药的悲剧,也恰恰说明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矛盾。

第一:人文与科学的区别

诺贝尔奖是在1901年正式设置的,奖项一共有5个,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到了20世纪的中叶,随着经济学的重要性凸显,瑞典中央银行又新增了第6个奖项,即经济学奖。

按照高中的学科分类,诺贝尔奖其实更多的是理科,而不是文科,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都是理科,文学奖、和平奖是文科,经济学奖是理科和文科兼而有之。

按照大学的学科分类,文学奖和和平奖,属于人文学科,其他4个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都是社会科学。

如果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哲学、语言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学科也是社会科学,而不仅仅是人文科学。

因此,我们首先要区分科学与人文的不同,科学是研究客观的物质世界的,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文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来观察世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英文是:Humanism,是相对于中世纪的神学、宗教而言的,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与正义,真理与正义都是与人类自身的需要密切相关的,智者学派的出现引导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出现,从此以后,古希腊的哲学由自然转向人文。人文主义关心的是今世,而非来世,注重的是世俗,而非宗教。

科学也是相对于中世纪的神学、宗教而言的,是在启蒙运动中蓬勃发展的,科学是承认自己无知,“知识就是力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为欧洲人承认自己无知,所以,欧洲的科学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使得欧洲文明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强势文明。宗教是不承认自己无知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上帝的启示,既然是启示,那就不需要去获得知识了。

中国古代也有人文主义,孔子的“仁”、孟子的“民本”,都是在强调以人类自身为中心,但是,中国古代的科学与人文联系太紧密了,中国古人是不承认有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的存在的,那么这样一来,所有的学术研究,就只能从书本到书本了,这就是所谓的考证,孔子、孟子讲的话,都是经典,不容置疑,孔子虽然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是,他给后代的学者,提供了“知”,因此,中国古代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是,科学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当然,人文与科学发展到极端,对人类社会都是不利的,人文主义容易导致享乐主义,过分关注人类自身的快乐,而忽略了去关注客观的物质世界。与此同时,科学发展到极端,变成了唯科学论,科学技术就有可能危害人类自身,想象一下,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会制造原子弹,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都要被人约束,而不能危害到人类自身。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是造福人类的,而不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

第二:达·芬奇的绘画作品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学科就是社会科学了,所以,艺术、语言学与文学的研究并不是不讲科学,我们拿西方的绘画作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我们今天打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会非常的惊讶,为什么这些绘画作品画得这么像,比照相机拍摄的还要真实呢?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就是追求真实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达到真实。

达·芬奇的全名叫做: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按照意大利语直译过来,就是:“芬奇城皮耶罗先生之子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天才,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人物肖像画想要接近真实,就必须了解人体结构,了解人体结构,需要了解解剖学,达·芬奇为了画画,30年内一共解剖了30具尸体,当然,达·芬奇解剖尸体,是得到了医院的许可的。

因此,达·芬奇不仅是一位画家,而且还是一位科学家,在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

西方的绘画在很长一段时期以内,是追求真实的,而不是写意的,印象派崛起之后,欧洲的绘画才开始写意,写意就是我笔画我心,要展现人的内心世界,因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照相机已经发明了,你画得再真实,也没有照相机拍摄得真实了。

第三:西方中心论

人文学科,既然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来观察世界的,那么,他就摆脱不了“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科体系就自于西方,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是西方的学术标准,我们中国人并未建立自己的学术标准,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西方的学术,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开始了,中国人称之为“西学”,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至今不过300多年的历史,中国传统的学术则是经、史、子、集,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学”。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世界的衰落,欧洲的学者也开始慢慢抛弃“西方中心论”的观点,也正是基于此,诺贝尔奖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非欧洲的学者。

但是,就目前而言,欧美国家的社会仍然是发达社会,“西方中心论”并没有被完全被抛弃,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决定的,我们正处于这个大时代之中。

我们中国人其实应该多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对于文学奖存在的争议,应当搁置,文学的东西,本身就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来观察世界的,属于人文学科,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以冷战时期的俄罗斯(苏联)和日本为例,就知道,诺贝尔科学奖的重要性了,苏联一共得到了7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牌,日本得到了3个,当时的中国人也获得了2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牌,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杨振宁与李政道,不过,他们在当时长期旅居美国。

数学是没有诺贝尔奖的,但是,中国人在20世纪的70年代至80年代,还是获得了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与沃尔夫数学奖。

我们不能因为诺贝尔奖存在争议,就不去争取,就盲目排外,毕竟,诺贝尔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学事业的发展,其实并未中断,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实,她以及她的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取得的,并且受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是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当然,诺贝尔科学奖,其实也是有争议的,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发明了DDT,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为什么会获得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不是化学奖呢?因为在二战期间,DDT帮助盟军消灭蚊子,对预防疟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后来,人们发现DDT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保罗·米勒的获奖,备受争议,这种争议还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来观察世界而产生的争议,也就说科学技术不能破坏环境、危害人类自身,但是,这个奖已经发了,并且他本人已经去世了。诺贝尔赏金,如果发错了,它就发错了,争议可以搁置,但是人们不能因为争议,而不去争取诺贝尔奖。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样有争议,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科学尚且有争议,何况人文科学。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我个人觉得鲁迅先生做的最好,“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鲁迅和梁启超的做法其实是非常谦虚的,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性格。

在新时代,我们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这都是之前的积累,正如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所说的那样,“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中国人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2019年,中国的探测器成功到达月球背面,2020年,中国的探测器,又成功从月球上采集到了土壤,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书写和创造我们自己所经历的这段历史,每天都有新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因为这是一个科技大爆炸的时代。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鲁迅 诺贝尔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刘露微博

下一篇:朝鲜明成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