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张仪之死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张仪之死,商鞅得罪的国人太多,而且大都是位高权重的旧贵族。白起不听老板的话,影响了老板的统一大计。张仪却凭三寸不烂之舌,团结一切力量,避免树...大家一起来看下张仪之死吧。

商鞅得罪的国人太多,而且大都是位高权重的旧贵族。白起不听老板的话,影响了老板的统一大计。张仪却凭三寸不烂之舌,团结一切力量,避免树敌太广,死里逃生,最后功成身退,落叶归根,死在了自己的故乡。

张仪之死 第1张

商鞅树敌太多。

商鞅到底是死后被五牛分尸,还是活活被车裂,现在两种说法都有相当大的市场,尤其是现在的影视剧,把商鞅的死,搞成是活活被车裂而死,异常惨烈。以至于人们想起商鞅,都觉得他是自己改革变法“反受其害”的人。

但是我们看历史资料,尤其是看《史记》,这商鞅,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死后被五牛分尸的,不是活着被车裂。当然从人道主义出发,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毕竟都是残忍至极,但是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五牛分尸要好一点,五牛分尸,毕竟分的是一个已经死亡的尸体,分尸总比活活车裂一个人要好一点。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靠山没了,此时,商鞅变法时结下的敌对势力,开始谋划攻击商鞅,于是,一顶谋反的铁帽子迅速扣了上去,最终,把商鞅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弄假成真,发动封地群众攻打郑县,不久,兵败而死,尸体被五牛分尸。

《资治通鉴·卷二·显王三十一年》: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

商鞅之惨死,跟他自己在变法方面的冷酷无情有关,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变法得罪了大秦帝国的旧贵族。尤其是商鞅变法里面的“军功爵制”,打破了原来贵族阶级对爵位的垄断,使得平民百姓也能够通过建功立业,获得大秦的爵位而成为贵族阶级。

很显然,商鞅这种改革,非常得罪人,而且是得罪了一大片人,一大片有权有势的人。最要命的是,商鞅得罪的这一大片人里面,还有大秦王位的继承人秦惠王,这有点自寻死路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商鞅,首先为他能够变法强秦,为他能够对全体国民一视同仁,感到无比崇敬。同时,也为他不能够灵活变通,以至于后来被诬致死而感到无比遗憾。

白起“不听话”。

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用商鞅的变法治国,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的功绩,我们不消多说,现在只说他在长平之战之后,由于秦王没有听从自己的主张对赵国一举歼灭,所以,似乎因为政见不和,白起对秦王有了意见,而且白起此时年纪也大了,所以,大有退隐江湖的意思。

到了秦昭王四十九年九月(公元前258年),秦国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结果接连失败。于是,秦王命令白起去统帅三军,攻打邯郸。白起当时有病在身,同时,通过分析研究,白起认为攻打邯郸是不明智的决定,于是拒绝了秦王的命令,以至于惹怒了秦王,最后被秦王赐死。

根据现有资料,公元前294年,白起就已经担任了秦国左庶长,左庶长协助国君统军作战并总管军务,不是一般的官,所以我们推算估计,此时他应该至少有30岁了,而白起死于公元前257年,所以大致来看,白起应该活了70岁左右。

这也就是说,白起被赐死时,已经老了,可能是不想再战了,大概是身心俱疲。我们看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白起的最后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此战虽然以秦国胜利而告终,但是,由于秦王没有按照白起的计划,顺势将赵国一举歼灭,以至于错失良机。此后,当秦王想再次出兵的时候,白起认为时势已经完全丢失,而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屡次推辞不去攻打邯郸。

白起以打“歼灭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即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论成败,而以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这跟以往的其他将领都大不相同,也是白起作战的特色之一。毛泽东主席就曾经高度评价过白起的这种歼灭战战法。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张仪是一个机智圆滑奸诈的政客,对敌人各个击破,不择手段,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避免树敌太多,最终可以说做到了功成身退。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张仪出任魏国相国一年以后,于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死在了魏国。

张仪从政,并没有广树敌人的错误行为,这是他最后能够在失宠之后,回归故国,老死故乡的原因所在。

张仪原本是魏国贵族后裔,在几经周折之下,成为大秦丞相,在秦国干出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然后看准时势,在老秦王去世后,他自己也功成身退,回到自己的故国魏国,不久因病而死。

李斯在《谏逐客疏》里面说:“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在李斯的眼里,张仪对于大秦帝国的统一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张仪使得六国的统一战线土崩瓦解,让大秦可以各个击破,这是功不可没的,正如李斯评价的,是“功施到今”。

然而,抛开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来说,从社会道德方面来看,张仪的政治策略多少有些让人不耻。尤其是张仪戏楚的故事,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张仪不讲信用,不讲武德。这种通过欺骗别人而获得利益的方式,对社会道德起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以至于后世的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越来越不讲诚信,大家尔虞我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张仪这种诚信缺失的故事,还是不要过度宣传才好,否则,恐怕效仿者拜张仪为祖师爷,引起社会道德问题。

比如现在各种工程项目,甲方千方百计让施工单位先施工,后付钱。结果,等到工程完工了,钱的事情甲方就百般抵赖,最后施工单位往往吃了大亏,这实在是值得朋友们注意。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张仪之死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项英后人

下一篇:变装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