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也门为什么那么乱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也门为什么那么乱,也门,是阿拉伯地区一个不怎么有存在感的国家。 也门拥有5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2980万的人口,但在国际上完全没有知名度,甚至很...大家一起来看下也门为什么那么乱吧。

也门为什么那么乱 第1张

也门,是阿拉伯地区一个不怎么有存在感的国家。

也门拥有5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2980万的人口,但在国际上完全没有知名度,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国家。也门唯一能拿出手的、博人眼球的事情,大概只有自家的战乱了。

从也门脱离殖民统治开始,也门就分裂为北也门和南也门,双方内乱不休。注意,不是南北也门对打,而是南北也门各自在内部发生动乱。

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但依旧没有终止国家的动乱。1994年也门爆发内战,2015年再次爆发内战并持续至今,也就是在这场内乱中,也门胡塞武装登上了世界舞台。

一个国家,一个阿拉伯民族,为何屡屡爆发内战?一个亲西方,一个亲苏联,为何能走向统一?统一后为何再次爆发内战,引得邻国纷纷介入?本期就带大家了解,混乱的也门。

也门南北分裂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濒临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其陆上邻国只有北部的沙特、和西部的阿曼。

不管也门人记不记得,也门确确实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单单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公元前14世纪建立的麦因王朝,是也门最早的朝代

公元7世纪时,也门成为了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之后又归属奥斯曼帝国。也就是在这时候,也门出现了南北分裂的趋势。

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了也门,并占领了也门附近的丕林岛。不得不赞叹老牌帝国主义独到的眼光,1839年,英国又占领了也门南部的海港城市亚丁(亚丁湾便是由此城市得名),并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奥斯曼帝国觉得,这个南部海港城市食之无味,再加上路途遥远、自己鞭长莫及,奥斯曼就对此不是太上心。

1869年-1882年的几十年时间里,英国人先后吞并了亚丁周围的30多个部落,从而将也门南部的大部分领土掌握在手中,并依此建立了一个“亚丁保护地”。

英国人为何如此看重亚丁呢?因为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而且,在1875年,迫于外债压力,法国驻埃及领事和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将运河的股份转卖给了英国。这样一来,沟通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进而沟通东印度公司的亚丁湾就显得极为重要。

苏伊士运河

随着奥斯曼帝国逐步衰落,1918年,也门宣布成立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随后,也门在与沙特的战争中失利,英国抓住机会,逼迫也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完成了对也门南部的占领,也门被正式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1962年,乘着阿拉伯世界民族解放的浪潮,北也门成功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了阿拉伯北也门共和国。1967年,英国撤出也门。

然而,这个国家的动乱才刚刚开始。

也门割裂的内部因素

南北割裂、或者说东西割裂,是贯穿也门近代动乱的主要形势。

也门面积只有53万平方公里,比四川省略大一点,但它却不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占阿拉伯半岛四分之一的鲁卜哈利沙漠,将也门分隔成了东西两部分。也门西部多高原山脉,首都萨那的海拔高达2300米;东部则是以荒漠为主,与西部风格大不相同。

也门降水稀少、土地贫瘠,全国仅有不到3%的土地适宜耕种,且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只能以畜牧业为生。互相割裂的地理环境,是造成也门东西割裂的基础。

环境也造就了也门特殊的政体,使也门成为了一个披着现代文明外衣的部落制国家。也门以阿拉伯人为主,在也门,部落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基本社会成分。

也门的亲缘关系高于其他政治关系,“生是部落人,死是部落魂”的思想,在也门人心中根深蒂固。在部落与部落、甚至部落与国家发生冲突时,士兵们必须放弃他们所属的政治机构,回到部落中来参加斗争,直到战争结束。

也门一共有190多个部落,其中不乏许多大部落,比如最出名的哈希德、哈卡、巴基尔和穆德哈基四大部落。这些部落组织严密,拥兵上万人,他们选择性无视国家政令、蔑视国家党派,俨然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形象。

大部落中又以哈希德部落最强。哈希德部落由大大小小50多个部落组成,人口超过百万,他们集宗教、政治、军事等为一体,是一支也门统治者不敢招惹的强大力量。

也门的统治者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取得部落们的支持,任何损害部落行为的措施,都会招致部落的反抗。再加上也门部落众多,如何调节各方势力的利益,就变成了也门统治者的必修课,这非常不利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政体。

也门前总统萨利赫曾表示:管理也门就像在蛇头上跳舞

更要命的是,也门人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一方是什叶派(40%),一方是逊尼派(58%),双方一北一南,各占半壁江山,谁也难以确定自己的派别的领导地位。

地理、文化、宗教的原因,使得也门社会一盘散沙。也门国家凝聚力低下,部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也门经常爆发内战”。

混乱的北也门

1963年,是北也门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第二年,也门南部的人民建立起“民主阵线”,展开了一系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67年英国人撤出的时候,“民主阵线”在也门南部成立了南也门人民共和国,并于1970年倒向苏联,更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接下来,便是堪比五代十国的也门混战时间。

先来看北也门。北也门第一任领导人(查不到名字),是也门王国的皇家卫队司令出身。他在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影响下起兵造反,推翻了巴德尔王朝。然而,国王巴德尔并没有死,他在以色列、沙特的支援下,组建了保王党部队,与北也门的共和军作战。

身为亡国之君,巴德尔表现出了与末代君主完全不符的特质。他深入人民群众,与部队士兵同甘共苦,顽强地在山区打游击,使人一度以为拿错了剧本。果然,明君才是反封建的最大敌人。

保王党的对手北也门共和军,得到了埃及的大力援助,一度打得保王党不敢出山。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从也门撤军,保王党如同美国撤军后的塔利班一样,迅速反扑,直接包围了首都萨那。保王党在这里遭遇了共和党钢铁洪流(10辆坦克,2架飞机)的顽强抵抗,始终不能攻下萨那。

第三次中东战争

随着与埃及达成协议的沙特、以色列不再支持保王党,最终,保王党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与共和国握手言和(一脸问号),第一次北也门内战结束。

在北也门,总统是一个高危职业(堪比同时期的阿根廷总统)。1972年,南北也门发生冲突,继而引发了北也门的内部冲突——一边是以埃里亚尼为代表的对南温和派,一边是以哈吉里为代表的对南强硬派。结果是埃里亚尼占据了上风,夺取了国家政权,正在苏联疗养的北也门第一任总统(名字不可考的那位),被新政权隔空判处了死刑。

埃里亚尼上台后,终结了也门内战,并开始积极推进南北也门统一。对外,他积极学习沙特进行改革,对内,他加强中央权力,打击也门部落。但我们知道,也门几乎是一个“部落制”国家,在部落的眼里,总统算个球。很快,埃里亚尼就在一次军事政变中被赶下了台。

接替他的是哈姆迪中校。哈姆迪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开始牢牢把握军队,并加强中央在全国各个领域的控制。随后,感觉“优势在我”的哈姆迪,开始取消“部落事务部”,试图“削藩”。

艾哈迈德·侯赛因·加什米

1977年,一颗来历不明的炸弹,送哈姆迪总统上了西天。经过国外调查,此次刺杀的幕后主使是加什米和萨利赫。

1977年10月,加什米成为了北也门新总统,但位子刚坐了8个月,加什米也遭到了暗杀。

1978年7月,萨利赫成为了新一任北也门总统。

同样混乱的南也门

再来看南也门,南也门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是卡坦·沙比(没有骂人)。南也门刚建国不到2年,沙比同志就被国内左翼(以伊斯梅尔和鲁巴伊为首)赶下了台。

接替他的是鲁巴伊,也正是在鲁巴伊执政期间,南也门更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开始全面倒向苏联。鲁巴伊在国内展开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当然,南也门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自身力量觉醒,而是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

1978年,北也门总统加什米被暗杀,北也门政府指控此事是鲁巴伊所为,南北也门的关系开始紧张。在此情况下,鲁巴伊开始逐渐右倾,他试图与阿拉伯国家合作,逐步放弃社会主义路线。同年,曾和他一起推翻沙比同志的伊斯梅尔,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逮捕并处决了鲁巴伊,伊斯梅尔成为了南也门的第三任领导人。据克格勃资料显示(也门内部不敢调查),北也门加什米总统遇害,也系伊斯梅尔所为。

次年,南北也门矛盾激化并爆发内战。由于有苏联的帮助,同时干掉南北也门两位总统的伊斯梅尔,在内战中占尽了优势。后来碍于国际社会的调停,伊斯梅尔不得不结束了内战,南北也门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80年代,北也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总统萨利赫也因为出色的政绩,而获取了连任。1980年,阿里·纳赛尔·穆罕默德取代伊斯梅尔,成为了南也门领导人,阿里宣布继续实行亲苏政策,南也门也因为得到苏联继续援助,而发展迅速。

后来,南也门、利比亚、埃萨俄比亚签订了军事互助条约。阿里认为,“莫斯科正在试图包围东北非洲”,阿里声称,苏联应该是朋友而不是主人。于是,不愿当苏联马前卒的阿里,政治立场从亲苏变成了反苏,他开始积极地积累自己的军事力量。

1986年1月13日,阿里先下手为强,直接强杀了一批包括伊斯梅尔在内的亲苏派,并果断挑起南也门内战。不料,亲苏派在苏联装甲部队的支援下,仅用三天就击败了阿里武装,控制了南也门首都。阿里可谓是有备而来,见势不妙,就直接带领6万人投奔了北也门,堪称也门的候景。

阿里·纳赛尔·穆罕默德与勃列日涅夫

内战结束后,海达尔·阿布·巴克尔·阿塔斯在苏联的支持下,接任了南也门领导人一职,南也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矛盾,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国家渐渐回到了正轨。

合并后依然混乱的也门

80年代的北也门风头正劲,北也门总统萨利赫是个弄权高手。

对内,他针对也门的“部落制”国情,实行了拉一派打一派的战略方针,维持住了各方势力的平衡,并牢牢控制了势力最大的哈希德部落。为了防止暗杀,萨利赫组建了共和国卫队,派一大票亲戚担任军队指挥官;对外,他积极联合美国和沙特,实行与各方交好的外交政策。

靠着这些举措,萨利赫足足在也门这个危险的地方,当了33年总统。

萨利赫

1988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动,南北也门局势缓和,双方签署了许多关于“居民自由过境、资源共同开发”的协议。1990年,力不从心的苏联停止了对南也门的援助,南也门的经济瞬间跌入谷底。

经济面临崩溃的南也门,主动提出了推进也门统一的建议。4月22日,南北也门的领导人在塔兹签署了《统一协定》,5月22日,南北也门宣布: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合并,成立为新的也门共和国。

也门正式完成了统一,但统一并没有终结也门的混乱。

统一后的也门实行联合执政,南北双方的军队依然独立,矛盾和差异依然存在(北方什叶派,南方逊尼派)。双方矛盾的加剧,最终引发了1994年的也门内战。

也门统一

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也门总统萨利赫下台,继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之后,也门政府军、萨利赫幕后势力、胡塞反政府武装、沙特军队战成一团,直到今天,也门混乱仍未停歇。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也门为什么那么乱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果敢武装

下一篇:张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