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古代的圣旨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古代的圣旨,圣旨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圣旨如果诞生的比较晚的话那么是不是在之前这种桥段就不符合历史事...大家一起来看下古代的圣旨吧。

圣旨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圣旨如果诞生的比较晚的话那么是不是在之前这种桥段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呢?您还别说,还真是这样的,因为圣旨的这个词是出现在北宋的,也就是说当时并不是直接把圣旨作为最关键的一个传令工具,在当时皇帝说的话基本上都是政,令等类型的。

古代的圣旨 第1张

在古代,真正的圣旨外貌多样,并不都是金黄色的一卷布,它们可能是金属、石头、竹片或者纸张;圣旨写作格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规规矩矩按格式写,也有的随意洒脱想到什么写什么;就连圣旨的叫法,在很多朝代也不是“圣旨”。此外,圣旨上的话在断句上也有很大的错误,而且在所用的时代上也有出入。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圣旨大观》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相传炎帝见嘉禾而作“穗书”,黄帝见景云而作“云书”,少昊作“龙凤书”,帝尧作“龟书”,皆可视为“圣旨”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圣旨按其类别被称为“命”“令”“政”。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们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元朝戏曲繁荣,帝王故事、历史演义屡屡被搬上舞台,“圣旨”也随之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词语。

不过最早可以检索到 “圣旨”一词是在汉朝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臣伏读圣旨,虽周成 遇风,讯诸执事, 宣王 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

现在我们先看看各朝各代圣旨的开头:

秦始皇统一天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汉代最为重要的一类诏书的开头应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

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存这一时期的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做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强调其统治乃天命所归,他人不得窃夺罢了。

唐代诏令一般由中书省(多为中书舍人)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门下省的审核颁行有严格的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由于是门下省审核颁行,故而其所颁行的圣旨正文开头往往是“门下”两字,例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皇帝本人则大多喜欢用天命所归之类的字眼作为圣旨的开头,,如德宗即位册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肃宗即位敕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其效果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宋代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诏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之。故许多重要诏令开头与唐代一样,都是门下二字。

到了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用蒙古文下达的旨意称为“圣旨”,用汉文下达的旨意称为“诏书”。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代不论是“圣旨”还是“诏书”,开头都会写上一句“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作为固定开头。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没错我们在之前看到汉朝的那些说皇帝要下旨什么什么的只是我们天真的一种猜测,而事实上在当时圣旨还没有出现。怎么会有这样的话语呢?圣旨真正用来当做皇帝的命令其实就是在南宋末期,不过没有大范围的使用,圣旨这个东西在明清两朝的时候是用的最多的。

并且我们经常听到圣旨的前八个字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来源吗?这句话是朱元璋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明国的开朝皇帝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但是还是把这种有文化的开头语创造出来了,不过很可惜的是朱元璋当时创造的并不是这么读的。

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意思就是皇帝的这个命令不是自己的是听从上天的旨意来做的。然而在刚开始的时候这八个字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就是刚开始的意思是皇帝是根据上天的意思封的,然后后面的这些话不是上天的意思是皇帝的意思。那么如果这八个字是这么读的话虽然说没有前面的读法顺口但是在意思上会更明白,只不过在一代代的口口相传之后这八个字被人们都读错了。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圣旨的材料看上去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十分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圣旨的颜色也很有讲究: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的官衔越高。根据明清的定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相对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的颜色一般为单一的纯白绫。

在2015年5月24号北京际华拍卖会上,一件明代嘉靖年的七彩一品圣旨水墨绢本以1127万成交,创圣旨交易最高价。而在2016年7月3号在上海博古斋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八年的圣旨以71.3万成交。由于圣旨保下来是很困难的,所以,现在能见到的圣旨真本是非常少的,一有出现,必是精品。

在“奉天承运”这个词当中,“奉”的意思是遵照,遵从天意,也就是说,我(皇帝)是受命于天。而所谓的“承运”是说要继承新生的气运,也就是说是老天爷叫我这么做得。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起源于秦朝,而从明朝才开始正式使用。

圣旨因所说的内容,或是所针对的对象不同,措词也不完全一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措词:一、诏曰、二、制曰、三、敕曰。

所谓"诏曰”,是皇帝要告诉天下的黎民苍生,一些重大的政事,相当于现代的布告、通告之类的文件。

"制曰"主要是皇帝在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才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宣示的对象是文武百官,传达不到普通百姓这一阶层。

敕曰"含有告诫、勉励的意思。主要是皇帝在给官员封官许愿的时候用的,意思就是我给你个官当,你要好好听我的话之类的,告诫文武大臣,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之类。

至于圣旨结束时说得“钦此”两个字,说白了就是说"我(皇帝)决定就这样办了"。在过去对皇帝的决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前面加上“钦”字,以示崇高或尊敬。钦此,即钦定此文,是皇上定的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皇帝同意这样办"的意思。

因为过去的圣旨不是由皇帝自己亲自写的,而是由大臣代拟,然后再经过皇帝“御览”后,同意了再发下去,所以说"钦此"并不是圣旨的内容,而是说明这是皇上定的。如果皇帝当面下旨,就没有"钦此"这两个字了。如果是钦差宣旨时必须加上"钦此"两个字。

最浪漫的圣旨

西汉出现了很多非常有名的贤君,有的统一了西汉的江山,有的开创了文景之治,有的开创了汉武盛世、而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位,汉宣帝刘询,而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即位前坐过牢的皇帝。

这还要说到他还是婴儿的时候,那是汉武帝后期,发生了巫蛊之祸的惨案,数十万人受到牵连,而还是婴儿的刘询也被判入狱,幸而得到丙吉等人的保护,得以长大,5岁出狱后就被寄养在民间祖母家。

公元前74年,刘贺在霍光的拥护下即位,然后在短短二十七天就做了上千件荒唐事,霍光就废了刘贺的帝位,听取了丙吉的建议,接刘询回宫,立他为帝,17岁的刘询就这样成了一国之君。

刘询从小不是生活在监狱就是在民间,性格也变的稳重,成熟,又体会到了民间疾苦,因而立志要做一位明君。

然而即位之初,朝政把控在霍光手上,刘询自知目前还没办法和他硬碰硬,就非常隐忍,表面上给霍光更大的礼遇,消除霍光对其的猜忌。而后又为武帝立庙,来表示对先帝的孝心和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等到霍光死后,刘询采取行动,重新夺回在霍家手上的权力,霍氏意图造反不成,被判灭族。

最后刘询确定了他皇帝的威望,就开始施行仁政,整顿吏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经济,开创了“孝宣中兴”。

而这样的一位明君,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妻子的呢?

刘询即位后,立皇后也是头等大事,霍光想刘询立他女儿为后,但是皇帝却有了心中最佳人选,也就是和他共患难的妻子许平君。然而许平君只是位普通女子,如果强行让她当皇后,不止霍光,其他的大臣也会反对。

刘询就不敢明说,但是又不舍得丢弃自己的妻子,随后就发了第一道圣旨:朕在贫困潦倒之时,只有一把很旧的剑陪伴在朕身边,即使朕现在已经成了皇上,但是仍然怀念这把剑,众爱卿是否可以帮朕找回来?圣旨上没有明说,但是非常真挚感人,其他大臣听后深受感动,很多都流下了眼泪,因而就一起上奏,要刘询立许平君为皇后。这个故事也就被称为“故剑情深”。

然后身在尔虞我诈的皇室,刘询最后还是保护不了许平君,最后许平君被霍光的妻子毒死,而霍光难逃干系。

而汉宣帝刘询死后就和许平君一起葬在了“南园”,也就是在西安东南方向的杜陵,他们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被叫做“南园遗爱”。

下面小便给大家介绍下史上最搞笑圣旨——朱元璋的圣旨,众所周知,朱元璋小时候家贫,靠给人放牛解决温饱问题,肯定没上几天学,所以一般他的圣旨也很多用的大白话,非常可乐,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

明太祖朱元璋

第一份圣旨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的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

大体意思,天下太平,原来南征北战的军队现在正好闲着无事,分发到各州县,挨门逐户去核对。核对不上的,是百姓隐瞒的就治罪充军,是官员隐瞒的就处斩杀头。

第二道圣旨,某群岛有倭寇来犯,地方官吏问咋办,朱元璋一道圣旨说:“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朱元璋虽然圣旨写的很搞笑,没水平,但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的圣旨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侯耀文第三任妻子

下一篇:罗成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