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多尔衮怎么死的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多尔衮怎么死的,公元1650年,已经入关了五年多的大清基本完成了以“满族”为中心的中央皇权统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多尔衮功不可没,但多尔衮凌驾于顺...大家一起来看下多尔衮怎么死的吧。

公元1650年,已经入关了五年多的大清基本完成了以“满族”为中心的中央皇权统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多尔衮功不可没,但多尔衮凌驾于顺治之上的“步伐”,越来越迅速,从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再进一步,就不是皇帝那么简单了。

多尔衮怎么死的 第1张

可也是这一年的年末,十二月初九这一天,伟大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北边草原狩猎归来的半路上,因为从马上摔下来受伤而死,年仅三十九岁。

多尔衮在河北“喀喇城”之薨,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关于他“英年早逝”的原因、真相,时人猜测纷纷。

从常理上来说,多尔衮乃是满族游牧民族出身,是马背上的民族,而多尔衮年仅三十九岁,正是壮年,怎么可能会在骑了数十年的马上摔下来?

这个显然不符合逻辑,所以多尔衮“坠马”之祸,被人认为不简单。

“不简单”的原因也有很多,有来自于满族贵族内部的,也有来自于满族在统一中原的时候,和“反清复明”人士所产生的巨大矛盾,因为当时的实际执政者就是多尔衮,所以多尔衮被人“暗杀”的可能性并不小。

比如内部矛盾,就是多尔衮在朝堂权势越重,镇压百官,造成满族贵族本身都对他痛恨无比。

顺治四年,通过“剃发令”基本上镇压了中原的多尔衮声望达到巅峰,这一年多尔衮正式停止了对顺治的“跪拜之礼”,他以后看到了顺治不需要继续跪拜了,在礼仪上,多尔衮和皇帝顺治平行了。

顺治五年,多尔衮更是“再进一步”,连顺治对他的“尊号”都改成了“皇父摄政王”,这也就是意味着,在政治地位上,多尔衮成为了顺治皇帝的“皇父”,等同于太上皇的意义,而这个时候,终于皇太极一脉的满族贵族,开始不满。

比如鳌拜,就因为此事多次顶撞多尔衮,导致多尔衮很多次都在找机会想要“除掉”鳌拜,鳌拜数次差些被杀,除了鳌拜以外,无比忠诚于皇太极一脉的正黄旗、镶黄旗,还有当时的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原本济尔哈朗的地位要比多尔衮高,却被多尔衮一步步削弱)

所以多尔衮在满清的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忠诚无比的,有的人是对其恨之入骨,特别是在他的“礼仪”超越了皇帝的规格后,大清朝廷就有一股暗藏的风暴酝酿着:

“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

“至尊”这个词,是称呼皇帝用的,多尔衮“僭越”,比拟了至尊的地位,礼乐上都是如此,可见其心思之疯狂。

顺治七年,在多尔衮身亡的四个月前,多尔衮“追封”其母亲:被皇太极以努尔哈赤“遗诏”需要殉葬的阿巴亥为皇后,从“礼法”上来讲,多尔衮这是想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嫡子,因为当年努尔哈赤根本没有封过皇后(当时的嫡气都是大妃),多尔衮可以通过“文字游戏”,来让他成为中原礼法意义上的:努尔哈赤嫡子。

那么嫡子能做什么?

无非就是即位大统。

可还没等多尔衮在第二年继续再做出一步什么动作,他就在河北回来的路上坠马而亡。

再说“外部矛盾”,那就是多尔衮造成汉人对他的仇恨。

剃发令这个构思,最早不是多尔衮设计的,早在后金时期,皇太极时期,他们就在辽东地区对汉人进行“剃发令”的改造,要求“剃发”,发型就是满族的“金钱鼠尾”。

可这个制度在辽东却引起了汉人百姓的巨大反弹,为了全面政权的夺取,满族迅速停止了试探,并向辽东地区的汉人“道歉”,稳定了局势。

而多尔衮带着大清入关后,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原,再次执行“剃发令”,一是为了逼出对大清充满了仇恨的人决战,二就是因为此时的汉人已经没有“筹码”可以依附了,大清可以尽情地完成自己的改造。

在剃发令执行的过程中,大量不愿意屈服的汉人被杀害,著名的惨案就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不封刀”,一系列的惨案打服了绝大部分汉人,但也造成了一些隐藏起来的人满怀的仇恨。

这些人都被视为威胁大清最高统治者生命安全的“不安因素”,而他们也确实是在剃发令进行之后,尝试过对多尔衮的暗杀,只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所以多尔衮之薨,也被怀疑过是被人在河北暗杀,却因为大清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告诉世人真相,引起反弹,所以没有详细说明。

内外局势的隐患,让多尔衮之薨变得极具神秘性,可不管多尔衮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逝,他的离去,对于满清朝廷还有中原的大部分人而言,似乎都是一件好事。

对于大清朝廷而言,大家终于可以结束这种由“摄政王”摄政,但是却极其扭曲的朝廷风气,对于中原百姓而言,多尔衮才是“剃发令”的始作俑者,所以他们痛恨多尔衮毁掉了他们的礼法服发。

可多尔衮死因的谜团背后,实际上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多尔衮自己的“身体原因”。

多尔衮身体其实一直是不好的,在《清实录》中实则多有记载,总结来说,多尔衮的体质是易受寒、染头风的类型,这种体质让多尔衮在和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就曾经造成过阻碍。

在豪格和多尔衮“争权”结束之后,顺治成功被选为新皇登基,不久之后,吴三桂携山海关投降大清,多尔衮所率领的清军和吴三桂联手,击败了李自成,正式入主北京。

因为多尔衮对局势的把控到位,进入北京后,多尔衮成为了权力最高的摄政王,济尔哈朗都被他架空了,而在此前,为了保证多尔衮不会过分篡权,曾有六位“大臣”起誓永远忠于皇太极一脉,这六人分别是:

索尼、谭泰、爱新觉罗·涂赖、爱新觉罗·巩阿岱、爱新觉罗‬·锡‬翰‬。

可是其中有三人在大清入关后,立即背弃了曾经的誓言,成为了多尔衮的心腹,这三人就是谭泰、锡翰、巩阿岱。

锡翰和多尔衮最为亲近,他就知道多尔衮身体“不好”的内情,比如在顺治七年的七月,也就是多尔衮追封阿巴亥为皇后的前一个月,多尔衮在河北身亡的前五个月,多尔衮就已经病倒了,具体是什么病,历史没有详细记载。

在多尔衮病重卧床的时候,锡翰去探望过多尔衮,而多尔衮这个时候表现出对顺治的埋怨,因为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乃是“皇父摄政王”了,顺治要来看望多尔衮才是“孝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锡翰就转头把这件事情暗示给了顺治。

顺治知道此事后,立即诚惶诚恐地去“拜见”多尔衮,而多尔衮知道了顺治的来因后,心里又怪罪起了锡翰,可是怪罪锡翰,多尔衮却顺便“牵连”了鳌拜,他说一句:

“目睹锡翰等罪状,不即执鞫。”

就算是这个时候,多尔衮都从未放弃过“除掉”鳌拜的念头,可惜鳌拜乃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下的忠臣,要除掉鳌拜,很多人都会不同意,所以多尔衮也无能为力。

也是根据多尔衮此时的“病重”,再从《清实录》的记载来看,后人对多尔衮这个阶段的想法有着一种猜测,那就是多尔衮其实是想“放权”了,用这种方法来修复和顺治的关系,根本原因就是,多尔衮还有一个女儿,爱新觉罗·东莪。

多尔衮知道自己此前的行为太“过火”了,可是他之前那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多尔衮虽然自己没有生出儿子来,却还是有心思把皇位“拿”过来,那么多尔衮依靠谁呢?

他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多铎。

虽然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兄弟,但从根源上来讲,皇太极和多尔衮是有“仇”的,造成这个仇恨的原因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

阿巴亥乃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交际手段丰富的阿巴亥隐隐有些“摄政”的倾向,而这个时候,皇太极却忽然拿出了努尔哈赤的“遗言”,要阿巴亥殉葬,这件事情,造成阿巴亥的内心崩溃。

对于阿巴亥来讲,这个遗言真实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三个儿子未来在后金是否能出人头地,因此阿巴亥毅然赴死,而皇太极登基后,对多尔衮多有照顾,似乎这件事情与他无关似的。

这也是为什么多尔衮在皇太极驾崩后,丝毫不怕引起朝廷的动荡,非要和豪格争皇位的根本原因。

可惜的是,多尔衮多年的步步为营,却还是抵不过命数,他自己没有生下一个儿子,一生只拥有一个成功长大的女儿,命运弄人,多尔衮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弟弟身上,可谁知道多铎也在公元1649年去世,多尔衮顿时知道,他的计划落空了。

既然谋划失败,多尔衮也接受现实,他知道江山大统,还是只能在皇太极一脉传承,为了自己的身后名声也好,为了自己的侄子也好,为了自己的女儿也好,多尔衮都想缓和与顺治的关系,所以在1650年病重后,多尔衮又北上“狩猎”。

这就是多尔衮故意空出来的“权力交接期”。

所以北上狩猎的时候,多尔衮很有可能已经是带着病重之身前往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释多尔衮为什么会在马背上坠下来,最终还因此而亡。

在多尔衮去世后,朝廷各方态度不一,但最起码在一开始,大家都对多尔衮保持了“敬重”的态度,因为这个时候,多尔衮的“威望”尤在,加上他对大清,对江山的付出的确不可小觑,因此朝廷决定追封多尔衮为“皇帝”: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对于多尔衮的“谥号”,可以说是给予得非常全面了,而这种追封“摄政王”为皇帝的事情,自古以来鲜有,甚至是没有,除了谥号以外,清廷还还给予多尔衮“庙号”,是为清成宗,这相当于完整地给予了多尔衮一个皇帝的地位,或许多尔衮自己都想不到,在他去世后,反而成为了皇帝。

可多尔衮即便知道了,也不应该庆幸,因为过不了多久,多尔衮的“皇帝”帽子就要被摘掉了,在多尔衮去世的两个月后,朝廷对多尔衮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因为多尔衮的“威望”已经随着他的离世而衰落了。

因为多尔衮当年乃是两白旗阵营的领袖,在和豪格争夺皇位时,以及成为摄政王后,多尔衮都没有放弃“打压”两黄旗的地位,这导致象征着“天子”势力的两黄旗对多尔衮十分痛恨,他们也是多尔衮在清廷中最大的矛盾来源。

那么在多尔衮死后,他们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多尔衮还成为皇帝,于是乎,以两黄旗为首的满族贵族,对多尔衮展开了“讨伐”。

多尔衮“墙倒众人推”的悲剧悲惨到什么地步呢?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多尔衮当年身边的“近侍”苏克萨哈,竟然背弃对多尔衮的忠诚,为了权力,反而加入了“讨伐”多尔衮的阵营,自己还提供了多尔衮大量的“罪证”,所以在给多尔衮追封皇帝的两个月后,多尔衮又被取消掉了皇帝尊号,甚至还被“掘墓”,前后态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从多尔衮的身后事来看,又总能让人觉得多尔衮的“病逝”更像是一场“预谋”,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多尔衮去世之后,仍旧能把“追封”—“废黜”的戏码上演得如今充分。

结语:

自古以来和多尔衮拥有一样地位的人不少,但当摄政王能当到“皇父摄政王”的人,确实没有,即便是后来的宣统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也根本没有在皇帝面前如此高调、高傲、高姿态的资格和可能性。

所以说多尔衮的存在、权势,本质上就在伤害皇权,因为多尔衮暂时还不能代替皇权,因此他对皇权的践踏,成为了他最后被“颠覆”的最根本原因。

多尔衮成为了一个时代,镇压了一个不长的时代,有人把他列为大清的皇帝之一,说大清有十三位皇帝,而有人则是认同了清廷后来对他的废黜,觉得他是一个僭越的“臣子”,并没有资格成为皇帝。

而多尔衮这一生没有留下可以传承的儿子,身后的名声都无碍,最可惜的,也许还是这件事。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多尔衮怎么死的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白朗起义

下一篇:谷雨图片大全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