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之所以会失败,谭嗣同等人之所以没能够唤醒民智就草草收场,主要是由于4方面的原因。 第一,康有为等人选错了人,光绪皇帝虽有...大家一起来看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吧。

戊戌变法之所以会失败,谭嗣同等人之所以没能够唤醒民智就草草收场,主要是由于4方面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1张

第一,康有为等人选错了人,光绪皇帝虽有变法之心,但无变法之能。

相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光绪皇帝无疑更支持康有为等人的变法决定。可是他空有变法之心却没有相应的政治经验,对于政治的残酷性也不够了解,这才最终酿成了悲剧。在维新变法开始之前,光绪皇帝没有培养起一个热衷变法的政治团队,反而是以圣旨和上谕的形式命令各级官员进行变法。这些官员又大多隶属于慈禧那边的守旧派,变法的推行过程中自然是层层阻力,无法实行。除此之外,光绪皇帝虽然想效仿日本明治天皇进行维新变法,可他却不像日本明治天皇那样,牢牢掌握着政治权利。

也正因如此,他的统治根本就不稳固,变法刚开始还好,一旦牵扯到守旧派的切实利益,直接就会宣告破产。所以戊戌变法最终才会以失败而告终,康梁二人被迫逃跑,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光绪皇帝被监禁,慈禧继续垂帘听政。

第二,维新派过于急躁,在变法过程中失了分寸,脱离实际。

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期间,清政府针对戊戌变法累计下达了100多道诏令,平均起来甚至一天超过一道。由此可见,当时的维新派有多么的急躁。这也间接揭露了当时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性,虽然说王安石也说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表明变法就需要果断意志,但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维新派一味地横冲直撞,很明显是行不通的。

更不用说,在新政府颁布的那100多道诏令中,有很多都脱离了现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多有弊端。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后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行刑的时候,普通百姓非但不悲痛,反而还拍手称道了。在当时那文盲率高达99%以上的情况下,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戊戌变法的意义所在,很多人觉得他们在瞎胡闹。

第三,当时的维新派对于国际时局不了解,险些丧权于国外。

当时的光绪皇帝,听从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的话,甚至准备将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请过来当顾问,并且对他委以大权。

他们甚至还想顺应日本提议的日建立一个“中日英美大合邦”,把国内亦应重要事务都交给外国人来处理。这种程度的改革在当时已经偏离了正轨,就连比较开明的洋务派老臣都明确表示反对。所以最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时候,大多数人才会表示支持,在大家看来,戊戌变法已经脱离实际了。

第四,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拒绝了很多有志改革的“能臣”。

在当时的清政府,想要改革的并不仅仅只有康梁等人,甚至还有一些有名的清政府能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当初是写了入会申请的,顺带着还让自己的家庭送来了2000两文银,充当入会费。

可是康有为非但瞧不上李鸿章,还派人把李鸿章的家丁轰了出去。康有为等人的做法已经很不妥了,光绪皇帝干起事来同样也是不考虑后果的。为了表明自己重视维新派,他直接将4个维新派成员连升三级提拔到了正三品,然后又革去了6个老臣的职位,致使维新变法根本无法推行。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没有做这些“不智决定”,戊戌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甲午战争之后、戊戌变法之前这三年里,变法实际上就已经在进行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的意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以及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打好了基础。

谭嗣同等人为革命甘于献出生命的精神,还是惊醒了一些有报国之志的年轻人的。他们逐步意识到当时的局面,倘若不改革就没有活路,所以国内掀起了一波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人们争相学学习,最终带回了很多西方先进学说,让国内的氛围愈发活跃。除了那些年轻人外,慈禧太后也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影响。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太后下令执行新政,办新军、建学堂、改革法制,派人去西方考察。实际上走的就是当初维新变法的例子,甚至有些政策还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另外,戊戌变法的失败还给五四运动的成功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国内知识分子越发愤恨清政府,最后这些人才会完成从维新到革命的转变。再加上戊戌变法推动了办学热,这些为五四运动的诞生孕育了生存土壤。因此,戊戌变法是有进步意义的,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血也没有白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是他们以及无数革命者前赴后继的付出,我们才能饱览如今的锦绣河山。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乔巴山

下一篇:杜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