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郑州黄河大桥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郑州黄河大桥,文丨相茹 京广铁路黄河铁路大桥于1958年开始修建 京广铁路黄河铁路大桥位于老桥下游500米处。1958年5月14日,京广铁路双线...大家一起来看下郑州黄河大桥吧。

郑州黄河大桥 第1张

文丨相茹

京广铁路黄河铁路大桥于1958年开始修建

京广铁路黄河铁路大桥位于老桥下游500米处。1958年5月14日,京广铁路双线大桥工程开工。

1958年7月17日,黄河郑州段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洪水冲毁京汉铁路黄河桥的一座桥墩,行车中断。次日,周总理亲临郑州,深夜视察抢修工地,看望与洪水搏斗的工人。8月1日黄河大桥抢修工程顺利完成。次日,郑州万余人集会,庆祝黄河大桥修复通车。

1958年5月14日,京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从正式动工到1960年4月25日正式通车,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新桥建成通车后,京汉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完成其历史使命。

这条由我国自行设计修建的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全长2889.8米,最高时速已提升至80千米,完美接替了大清老桥的使命。

54岁的清代老桥退而不休,稍作休整,就又披挂上阵了。

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公路交通较为落后,万里黄河上除了有限的几座铁路桥外,公路桥的数量屈指可数。在横贯河南东西的上千里黄河上,更是一座公路桥都没有。

那时候,即便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到豫北地区检查工作,也要先乘火车过黄河,到新乡或安阳后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至目的地,普通百姓过河更是不易。

为沟通黄河两岸的道路交通,1966年,应河南省政府的要求,在郑州黄河老铁路桥的南北两岸分别修筑站台,用轨道车驮运汽车过河。这种被坊间百姓俗称为“小电车”的轨道车,一次可驮运2至5辆汽车,但因运量太小,一般优先“摆渡”长途客车或特种专用车辆,普通的货运汽车经常要等较长时间才能过河,十分不便。

鉴于轨道车驮运汽车“摆渡”过河的运量太低,1969年10月,根据指示,郑州铁路局在保钢轨的桥面上铺装混凝土面板,以便汽车通行。于是,这座本应进入报废期的老铁路桥摇身一变,成为单向通车的公路桥。

当时的行车规则是根据两岸的车流量,定时换向通行。换向时,车队的最后一辆车上挂一块“车队已过完”的面板或一面专用小旗,对方交管人员见到尾车,收回面板或小旗并确认桥上无车后,即开放相对方向的车队通行。

1986年9月底,郑州花园口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80岁高龄的黄河老桥终于可以休息了。

198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黄河上的第一座铁路桥被拆除,老桥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经与国家文物部门协商,将南段5孔160米桥梁作为文物,保存在黄河南岸原址上供游人参观,让历史见证,让历史永存。该遗址相继入选“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桥段钢梁拆除后仅剩下桥墩留在河中。

新老京广线交汇处列车呼啸驶过

我站在岸边,远远望去,近百个钢铁桥墩排列在滔滔黄河水中,加上历年抛下的护桥片石,这里已形成了一道拦河堰坝,一簇簇树木绿草生长其中,在流淌的黄河水中显得顽强又壮观,遂成为黄河一景。

2008年4月11日起,经过维修的京广铁路郑州黄河铁路桥更名为“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嘉应观是万里黄河第一观,是清代东河道总督衙署所在地,相当于清代治理黄河的管理机构。

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受当时建桥技术影响,大桥桥基浅,设计等级低,每年汛期前,铁路部门都要为大桥抛石固基。

抛石时,大桥西侧桥墩上方的护栏会被拆除,形成一个个抛石口。缓慢移动的抛石车每每到达这些抛石口,一笼笼用铁丝捆扎的片石就在抛投手的奋力推动下,从一台台移动的铁架小车上被抛入黄河,滚落在桥墩的前方,河面顿时激起几米高的水柱。

当洪水来临时,就靠这些石头固定桥墩,维系桥梁安全。

尽管是浅基桥,但在半个世纪前,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竣工仍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双向行车后,速度也由老桥整修后的45千米每小时提高到80千米至100千米每小时。

随着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桥龄的增长,安全隐患愈加明显,加之中国造桥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桥修建迫在眉睫。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于2010年开始修建

新桥位置居东,距离西侧的京广铁路黄河铁路桥(嘉应观黄河大桥)仅110米。

2010年10月15日,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始建;2012年8月末,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主桥桥墩完工;2013年4月,郑焦城际铁路黄河特大桥主桥顺利贯通;2013年12月下旬,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工程完工。

2014年5月16日,由北京开往郑州的K179次列车驶过。运行54年后,京广铁路黄河铁路大桥与拥有百年历史的黄河南岸火车站一道被彻底停用。

由于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启用,京广线中断270分钟进行线路拨接施工。这也是京广铁路第三次更换跨越黄河桥梁。

随着郑焦城际黄河大桥的正式启用,河南开始进入城际铁路时代。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是郑焦城际铁路暨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公用桥梁,是中国首座跨黄河四线铁路特大桥。该桥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建成后,其上游通过京广铁路的原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搬至该处,与郑焦城际铁路并行。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主桥为郑焦客运专线暨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公用桥梁,长2200米,为四线合建;引桥为郑焦铁路与京广铁路。该桥主桥从左至右为郑焦城际铁路双线、京广铁路双线,全桥总重量约7.2万吨。大桥郑焦城际线部分全长9.63千米,京广线部分全长11.28千米。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是黄河上唯一一座四线铁路特大型桥梁,承担着郑焦城际铁路和京广铁路跨越黄河天堑的重任,时速也由110千米提至160千米。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吐故纳新”,再次巩固了河南铁路的枢纽地位和心脏作用,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时至今日,随着郑济高铁通车,“米”字的最后一撇也已绘就,拥有郑西、京广、郑徐、郑渝、郑阜、商合杭、郑太、郑济8条线路的郑州,由此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米”字形高铁的城市。

我曾经在2021年5月与郑州铁路局著名摄影师李洪远先生同行,一日驱车走过了由邙山到孟津黄河段的数座桥梁。

我们在黄河三桥停留的时间最长。镜头捕捉到了红色新桥上高铁呼啸而过的风景,也看到了废弃的京广铁路桥。最后,我们沿着黄河信步走到了最西侧京汉铁路铁路桥的北端。

当我定定地看着北岸浅滩那裸露的钢筋水泥桥墩,看着“哗哗”流淌的黄河水中一个个桥墩上生长着茂密的河柳杂草时,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向下游望过去,我看到在610米长的黄河河道上,不同年代、不同形态、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建造水平的三座黄河铁路桥;在中国铁路桥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三座黄河铁路桥;为世人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提供了最直观、最生动材料的三座黄河铁路桥,就这样展现在我的面前,令我猝不及防地走进一段无法逾越的黄河建桥史。

1906年通车的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被称为“中国铁路大桥之母”,当时,由德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专家指导修建,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钢结构铁路大桥。

1960年通车的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嘉应观黄河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双线铁路桥。

2014年通车的郑焦城际铁路暨改建的京广铁路大桥,是黄河上唯一一座四线铁路特大型桥梁,是中国进入城际铁路时代和高铁时代的重要体现。

郑州黄河铁路三桥会聚,展现了中国百年铁路的发展变迁;郑州黄河铁路三桥并立,见证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史!

110多年的时光,不算长,却带走了多少人和事!时代更迭,社会变迁,沧海桑田。

那主张修京汉铁路的张之洞呢?那些修桥的比利时人呢?那为了阻击日寇前进含泪炸桥的将士呢?

很多很多,都随着这滔滔的黄河水流走了,不见了。唯有这岁月的记录,唯有这沧桑的沉浮,还有黄河上一座比一座坚固耐用的桥,铁路桥、公路桥、浮桥,依然鲜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END

走近郑州黄河三桥 走进一段无法逾越的黄河建桥史(上)

文字编辑:胡霞 黄璐琪

美术编辑:郭瑞琳

审核:于迎涛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郑州黄河大桥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