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同治帝皇后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同治帝皇后,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刚过,身为同治皇帝未亡人的嘉顺皇后阿鲁特氏在自己住的储秀宫里突然去世,死时年仅22岁,离她丈夫去世只有...大家一起来看下同治帝皇后吧。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刚过,身为同治皇帝未亡人的嘉顺皇后阿鲁特氏在自己住的储秀宫里突然去世,死时年仅22岁,离她丈夫去世只有74天。

同治帝皇后 第1张

清宫之中,两个多月时间,年轻的一帝一后接连病故,是很不寻常的事情。

对于阿鲁特氏之死,向来众说纷纭,有“慈禧下毒说”、“阿鲁特氏自杀说”、“阿鲁特氏已经怀有皇嗣说”等,均直指慈禧为了把持皇权,不惜对自己的儿媳妇下手。

珍妃井

而真相到底如何呢?

曾命人将光绪帝的珍妃推入井中害死的慈禧,难道手上还沾着另一个儿媳妇的鲜血?

1、同治帝选中的皇后并非慈禧理想人选

1861年8月22日,31岁的咸丰皇帝因纵欲过度,在热河行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一病不起,临终立懿贵妃所生的载淳(同治)为太子。

咸丰怕5岁多的儿子无法料理政事,特地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

长期为咸丰帝批折理事的懿贵妃(慈禧)不甘大权旁落,她与咸丰六弟、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趁奉梓回京的机会,设计逮捕八位顾命大臣,斩杀了领头主事的肃顺,勒令怡亲王、郑亲王端华自杀,其他人革职查办。

此后,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多年,由于慈安性格安静、不爱问事,慈禧基本是大权独揽。

慈禧

正如宋美龄所说,人一旦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放下时会千难万难。

到了同治帝应该亲政的年龄,慈禧仍然不肯放权,她以“典学未成”(书没读好)为由,一个劲地拖延同治亲政的时间。

按清朝祖制,皇上只有大婚后才算成人,才可以亲政。

于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几十名家世不凡的秀女奉旨入宫,供两宫太后及17岁的同治帝从中挑选。

这些秀女当中,慈禧太后本人最中意的是侍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慈安太后却看中了侍讲崇绮的嫡女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家世显赫,她是正蓝旗蒙古人,祖父是大学士赛尚阿,外祖父是“顾命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父亲崇绮高中过同治三年的状元,也是大清开国200年来唯一的旗人状元。

人们都称阿鲁特氏为“状元公的女儿”,认为她当选会给大清带来好运。

而且,阿鲁特氏的外祖母、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钮祜禄氏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因此,她又算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受到慈安青眼相看。

而慈禧曾在“辛酉政变”中下令赐死郑亲王端华,因之对郑亲王外孙女阿鲁特氏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提防和憎恶,她认为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聪明俏丽,有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对富察氏比较偏爱,坚持要立富察氏为皇后,不惜与慈安当场针锋相对。

慈安平时性格柔懦,这一天却非常坚持,她觉得富察氏看起来小眉小眼、面相不大气,读书也不多,从说话来看也不像个豁达的人,而“状元公的女儿”知书达礼、落落大方、堪为天下母仪。

两宫相持不下,只得让同治帝亲自决断,同治与性格温和的慈安感情较深,他没有听从自己生母慈禧的意见,而是当众选择了阿鲁特氏当他的正宫皇后,皇后人选定下后,两宫太后另外又挑中了富察氏和其他三位秀女,一共五位后妃,构成了同治当时的后宫。

而同治没有想到,自己在立后之事上当众违逆母亲的心愿,竟下了后来婆媳不和的大患。

同治

其实,参加选秀时,阿鲁特氏已经19岁,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富察氏才12岁,虽然容貌俏丽,却满脸稚气,少年同治只是按自己的直觉,从二人当中选了个合适的妻子,并没有太多的考虑。

但慈禧一来不想选郑亲王的外孙女当皇后,二来,她认为富察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出过不少皇后,是有名的后戚世家,自己的选择也算中规中矩,对儿子更有利。

可同治帝对阿鲁特氏一见钟情,他顾不上母亲的旁敲侧击,一个劲坚持要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在慈安的极力支持下,立后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2、入宫后处处针对,婆媳二人暗中较量

慈禧从来就不是个能退让容忍的人,在皇后人选上不能如愿,让她非常不甘心,为了不让阿鲁特氏入宫后得势,她想尽办法为这个儿媳妇添堵,好早点废掉阿鲁特氏。

本来,四位秀女入宫时身份都是一样的,慈禧偏偏把富察氏当场指定为“慧妃”,其他三人分别封为“珣嫔”、“瑜嫔”和“瑨贵人”,显得对富察氏很偏爱。

而且,她还在同治与阿鲁特氏大婚前提了个非常蛮横的要求:将慧妃的册封礼与皇后的册立礼同日举行,其他嫔妃的册封礼在一个月后举行,这样一来,慧妃富察氏的身份更加显得与众不同了。

秀女初封就是妃,这在清宫里是极为罕有的事,事实上,慈禧就是想让富察氏与阿鲁特氏分庭抗礼。

清宫大婚仪式

富察氏年纪虽小,争强好胜的心却不小,这也是慈禧认为她很像年轻时的自己的原因,不过,尽管富察氏心机很深,但同治帝喜欢的人是阿鲁特氏,这是慈禧一时改变不了的。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同治帝在清宫大婚,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

阿鲁特氏的家族是旗人里少有的科举世家,几代人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解元、状元的好名次,家中藏书无数,对儿女教育抓得很严,因此阿鲁特氏的文化水平较高,特别是一笔书法,在宫中无人能及,而且,她是个左撇子,写字都是用左手。

《清宫词》曾记载:“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阿鲁特氏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珣嫔、瑜嫔相貌长得很美,却都比不上阿鲁特氏皇后的书法出众。

要知道,慈禧入宫后,之所以能从兰贵人一路升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不仅是母以子贵,还凭了她一手漂亮的书法,才能在咸丰帝不问朝政的日子里,代为批折听政。

阿鲁特氏不仅家世显赫,而且是状元公的女儿,德才兼备,是个秀外慧中的姑娘,据史书记载:阿鲁特氏“气度端凝,不苟言笑,颇有母仪之风”,当皇后非常称职。

可慈禧看到这样的儿媳妇,不仅不高兴,反而更加戒备了。

她与慈安虽然在殿上一起垂帘听政多年,表面同心同德,但暗地还是互相提防、较量,如今来了个阿鲁特氏皇后,是慈安的姑表外甥女,年纪虽轻,却很有见识,倘若姑甥联起手,慈禧自问不一定就能占住上风,选后之事的失败为她敲响了警钟,儿子虽是大清皇帝,可这个儿子并不就肯听自己的。

虽然同治帝已经大婚,慈禧并没有归政的打算,1873年,她宣布撤帘归政后,实际仍牢牢把持着朝政大权。

为了监视同治与阿鲁特氏,慈禧在二人身边都安插了耳目,想要寻找阿鲁特氏的错误,找机会废后,但同治与阿鲁特氏情投意合,阿鲁特氏性格又比较端庄守礼,很难找出茬子来。

小夫妻俩感情笃好、难分难舍,这让慈禧无法容忍,她索性叫来同治,指责同治冷落慧妃,说:“皇上应该好好对慧妃,皇后年少无知,应该让她少来你宫中,以免妨碍政务。”

亲妈发话,同治不敢不听,但他打心底喜欢不起来慧妃,而一旦他召来阿鲁特氏相见,慈禧听说后,就会找茬子训斥阿鲁特氏,让同治更于心不忍。

为了落个清净,他索性独居乾清宫,五位后妃谁也不见,正当新婚的阿鲁特氏皇后不得不独居自己的寝宫中,与同治帝仿佛一对相爱却被人横加拦阻的牛郎织女。

看到慈禧处处针对她,性子直率的阿鲁特氏当然也很生气,她是名门嫡女、不善逢迎,更不愿意刻意讨好慈禧,有时候,慈禧叫她陪着看戏,看到不喜欢的戏目,她就扭脸看着别的地方,连慈禧的提醒也不听,就更不得慈禧的欢心了。

而同治帝刚刚新婚,却不能如愿接近自己喜欢的女人,内心十分郁闷,在恭亲王之子、堂兄载澄的带领下,他经常微服出宫、前往青楼冶游夜宴,恭亲王得知后,下令把儿子关进宗人府高墙,同治出宫寻花问柳的丑闻却也不胫而走。

3、御医后代披露:慈禧在儿子病榻边痛殴儿媳

尽管慈禧对同治的丑事有所耳闻,但她不认为自己有错,而认为是阿鲁特氏带坏了儿子,看到儿媳妇就气不打一片来。

阿鲁特氏每次见到同治,必然笑脸相迎,可慈禧说她这是“狐媚惑主”,后来阿鲁特氏不敢多去乾清宫,就算同治生病了,她心里着急,也不敢去衣不解带地侍奉,只敢趁人不注意悄悄探望,慈禧又责备她“妖婢无夫妇情”,总之,阿鲁特氏无论做什么,在慈禧眼里都有错。

亲政仅仅一年时间,同治的身体情况就每况愈下,据在大清海关当过官员的爱尔兰人濮兰德所著《慈德外记》记载:

“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

1874年10月,看到同治病重,慈禧认为都是阿鲁特氏这个当皇后的没尽到责任,经常当众发作,厉声训斥阿鲁特氏是克夫命,新婚不久就把同治害得奄奄一息。

一次,慈禧去探望同治病情,看到阿鲁特氏亲手为同治擦拭脓血,竟破口大骂道:“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

阿鲁特氏虽然平时都强自忍耐、不敢回嘴,但听到这种话后,不甘被扣上“克夫“的帽子,就正色回答道:”媳妇是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的,担不起狐媚惑主的名声!”

她这句话一下子就戳痛了慈禧。

慈禧家世平常,父亲惠征只是个被革职的道台,她凭选秀入宫,与情敌丽妃等人争斗多年,才一步步登上皇太后之位,入宫之初,她只是个从七品贵人,属于清宫的低等后妃,当然不可能从大清门被抬进来了。

事实上,整个清朝的200多年中,29位皇后里只有5个人曾享有过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的殊荣,而阿鲁特氏就是其中之一。

阿鲁特氏的话虽是一句有力的还击,却也给她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这句扎心的话让慈禧觉得儿媳妇根本看不起自己,个性强悍傲慢的慈禧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

几天后,十一月二十五日,慈禧打着为同治帝“冲喜”的幌子,将慧妃富察氏连升两级,封为“敦宜皇贵妃“。

而就在这个时候,同治皇帝的病情有了起色。

同治到底是得什么病死的,据《慈德外记》和《翁同龢日记》记载,当时京城流言纷纷,传说同治患上了梅毒,而官方记载称同治得的是天花。

在清宫档案中,有一份御医李德立和庄守和记录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簿上记录的病情是天花,用的方子也全是治天花的。

为了这桩悬案,1979年,北京医院根据这本官方《底簿》,为故宫博物馆出了一份初步鉴定,也认为同治帝是患天花病去世的。

而几年之后,当年的御医李德立的曾孙李镇写文章在杂志上披露,说李德立诊病后,认为同治得的是梅毒,但为了掩饰丑闻,不论是《底簿》记载上还是开药方,御医们都是按天花去治的。

在李镇的文章中,他还说出了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十二月初四,同治的病曾经恢复了不少,可慈禧的探访却促成了同治与阿鲁特氏的先后死亡:

“据祖父面告,同治之病经曾祖父精心治疗,已有起色。十二月初四日午后,阿鲁特氏(同治皇后)来东暖阁视疾,当时载淳神志清醒……“

李镇文章里写道,当时,同治病情有所缓解,期待早点恢复身体、亲自理政,阿鲁特氏这些天受了慈禧不少气,就坐在床边哭诉自己受到刁难之苦,而“皇帝亦亲有感受,劝她暂且忍耐,待病好之后,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不料,此时慈禧也来探病,还不让众人通报,立足在养心殿东暖阁窗外偷听,听到这里,她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闯入帏内,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用力猛拖,阿鲁特氏的一大撮头发连同头皮都被拉了下来,血流满面,慈禧还不解气,又劈面猛击一掌,厉声叫太监传杖,要在床边棒打皇后。

由于场面太过火爆激烈,同治帝看得目瞪口呆,当场昏厥,从床上跌落在地,等李德立奉命赶到时,同治已经牙关紧闭、滴药不进,第二天晚上就驾崩了。

同治

这一传说,在曾担任了19年光绪帝居注官的恽毓鼎所著《崇陵传信录》中也有记载,均称在同治去世前一天,慈禧曾在儿子病榻边痛殴儿媳妇,还要太监传杖责打,才导致同治病情急转直下,惊悸昏厥后,不治身亡。

4、关于阿鲁特氏之死的几种猜测

同治帝刚咽气,慈禧就命人传他的几位亲叔叔入宫。

两个小时后,慈禧已经坐在同治帝停尸处的对面房间里与他的五叔惇亲王、六叔恭亲王、七叔醇亲王等人商量立嗣君之事。

同治帝是大婚两年后驾崩的,他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嗣,嘉顺皇后阿鲁特氏是他的未亡人,按理应该选溥字辈为嗣君,尊阿鲁特为皇太后。

但慈禧怎么会同意让阿鲁特当皇太后,自己被架空呢?她坚决拒绝了“溥字辈”人选,说“溥字辈无可立”。

大臣们从载字辈中挑选了恭亲王的儿子、17岁的“大阿哥”载澂,慈禧也不同意,见大臣们故意不迎合她的意思 ,她索性自己“择贤”,选中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三岁半的载湉当嗣君,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当天夜里,光绪帝被带入宫中。

一个多月后,正月二十日,三岁半的光绪在太和殿即位后,前往两宫太后处行礼,之后来到储秀宫,给皇嫂阿鲁特氏行礼。

一个月后,阿鲁特氏香消玉殒。

关于阿鲁特氏之死,史学家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她是被慈禧逼死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她纯粹是自寻短见。

据野史记载,同治死后,崇绮曾前往慈禧处,打听她会如何处置女儿,慈禧只冷冰冰地说了一句:“随大行皇帝去罢。”

崇绮明白阿鲁特氏仍然不得慈禧欢心,就在一次进宫时,劝说女儿自尽,此后,阿鲁特氏七天不饮不食,绝粒而终,追随同治于地下。

也有另一些野史小说中认为,阿鲁特氏当时其实已有身孕,是同治的遗腹子,由于担心阿鲁特氏会仗着“龙种”当上皇太后,慈禧就加紧迫害铲除她。

据官方编修的《清实录》中记载,阿鲁特氏在储秀宫中卧病三天,第一天、第二天慈安与慈禧曾带着光绪皇帝一起前去探望,第二天下午三点,慈禧又和光绪帝单独前去探望,第三天凌晨三点多钟,阿鲁特氏就已经气绝身亡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太医诊断记录,病因不明,也有人根据这一记录,认为慈禧单独去探望阿鲁特氏时,很可能给她下了毒。

而分析阿鲁特氏属于自杀的说法,认为当时阿鲁特氏在政斗中处于下风,她以皇帝寡嫂的身份在宫中居住,没有自己的后嗣,完全失去了政治上的立足点,既无实权又无地位,而且已成慈禧的眼中钉,加上阿鲁特氏与同治感情很深,一下子难以接受丧夫的命运,心情悲痛抑郁、孤独无助,因此寻了短见。

不管是哪一种死因,从1872年底阿鲁特氏入宫,到1875年初阿鲁特氏去世,短短的两年多婚姻中,这个悲催的同治帝皇后完全是婆媳矛盾的受害者。

而慈禧讨厌阿鲁特氏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嫉妒:她嫉妒阿鲁特氏“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名正言顺,嫉妒阿鲁特氏与同治帝后情深,更嫉妒阿鲁特氏不同凡俗的才华。

由于深知阿鲁特氏可能成为自己接着把持皇权的劲敌,慈禧才不遗余力地除掉了阿鲁特氏。

慈禧对政敌从不手软,从肃顺、阿鲁特氏、珍妃到光绪,无不败在她的铁腕下,由于强烈的权力欲,她的眼中已经没有母贤子孝的亲情,只有残酷的宫廷争斗。

参考文献:《慈德外记》

《清实录》

《翁同龢日记》

《崇陵传信录》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同治帝皇后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付冬菊

下一篇:刘某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