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杨坚代周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杨坚代周,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小名那罗延。隋弘农华阴(今华阴市)人。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十三日出生于冯翊(今大荔县)般若...大家一起来看下杨坚代周吧。

杨坚代周 第1张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小名那罗延。隋弘农华阴(今华阴市)人。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十三日出生于冯翊(今大荔县)般若寺,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

代周称帝

杨坚之父杨忠,曾随宇文泰在关西起兵,是西魏、北周开国功臣。由于父亲的功勋,杨坚十五岁时被西魏朝廷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职,封爵为成纪县公。杨忠去世后,杨坚承袭其父爵位,为随国公。建德二年(573年)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纳为皇太子宇文赟[yūn]的妃子。宣政元年(578年),周武帝病故,太子宇文赟登位,即北周宣帝,立杨丽华为天元皇后,任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年,杨坚又转大后丞、右司武,随即升大前疑。

杨丽华不受宣帝宇文赟宠爱,加之,杨坚的身材和相貌在当时被认为是“五柱入顶”,是“龙颜”“反相”。宣帝对他非常疑忌,派人窥伺他的言行,稍微不慎,便有杀头之祸。在这险恶的境况中,杨坚韬光晦迹,不露锋芒;同时广交深结,以求保全。直至大象二年(580年),宇文赟病入膏肓,复元无望,新皇静帝宇文衍是八岁孩童,须有一名权重名高的大臣辅政。静帝虽然不是杨坚的女儿杨皇后所生,但生母朱皇后原先是宫女,家世低微,亲族中没有辅政人选。于是在大臣们的拥戴下,杨坚入宫侍疾辅政。宇文赟死后,刘昉、郑译等人假造诏书,命杨坚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不久,又以静帝的名义下诏,命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总揽国政。

杨坚揽政以后,把反对自己的御正中大夫颜之仪,贬出朝廷,去作西疆郡太守。周宣帝的堂兄宇文贤,对杨坚威胁最大,杨坚将他杀死。相州总管尉迟迥、郧[yún]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互相呼应,起兵讨伐杨坚。杨坚发兵镇压,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相继兵败。在揽政期间,杨坚还多方招纳贤才,得到高颎[jiǒng]、苏威、李德林等人支持,这些人对后来隋王朝的统治发挥了很大作用。杨坚控制了朝野,势力已经雄厚,就开始策划禅代。大象三年(581年)二月,周静帝宣读了“祗顺天命,禅位于随”的诏书。从此,一个新的朝代开始了。因杨坚是随王,朝代名拟称“随”;“随”字带“辶”,“辶”的训意为“走”,不吉利,遂决定采用“隋”字。

改革法制

杨坚建立隋朝以后,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西魏、北周的行政体制和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他废除六官制度,在中央行政机构中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即尚书省下的吏、礼、兵、都官、度支、工六部。中书制诏令,门下评议国政,尚书具体执行。由于杨坚之父名忠,他为避父讳,将中书省改称内史省,将侍中(门下省长官)改称纳言。这是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为以后的唐朝所继承。在地方行政机构方面,杨坚采纳大臣杨尚希建议,于开皇三年(583年)下诏,废除郡级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制。减少了一些行政机构,裁汰了一批冗官,节约了一笔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官吏选举制度方面,杨坚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打击了士家大族在封建国家官僚体制中的垄断地位。另外设置品官,全由吏部任命。开皇十五年(595年),杨坚又下令免掉州县的乡官。隋代各级地方官的属官全由朝廷委任,传统的辟举制度被废除,同时初步实行科举制,设有明经、志行修谨、清平干济等科。科举制度在以后的历朝相继沿用,逐步完善。

法律方面,杨坚称帝后,在多次修改律条的基础上,制定了《开皇律》。规定死刑只有绞、斩两种,废除枭首、车裂等酷刑;灭族只用于大逆谋反以上重罪。新律颁行时,杨坚特下一道诏书,表明新律的主旨是“以轻代重,化死为生”,要“班诸海内,为时轨范。杂格严科,并宜除削”(《隋书·刑法志》)。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发现新律仍是偏严,令再次修订,除去了八十一条死罪、一百五十四条流放罪、千余条徒杖罪,只下五百条,共十二卷。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趋于成熟,奠定了以后历朝刑律的基础。开皇十六年(596年),杨坚下诏:“决死罪者,三奏然后行”(《资治通鉴》第一七八卷)把批准死罪的权力控制在皇帝手中,以减少杀人数量。

在军事制度方面,杨坚对西魏、北周的府兵制进行了改革。把军人的户籍重新归入州县民籍,改变了兵民分理的旧制,结束了兵农分离的现象,实现了兵农合一。这一改革,为后世唐朝中期的新府兵制奠定了基础。

发展经济

杨坚登上帝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首先改革西魏、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弊端,重新颁布了均田法,限制贵族的土地兼并。同时,将均田与赋税紧密结合,减轻农民的租税负担。其次,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解放生产力,增加赋税。通过“大索貌阅”共查出44.3万成年男子,164.15万新附人口被编入国家户籍。“输籍定样”是由朝廷制定百姓输课的标准样式,其中包括人户等级高低的计量办法、赋役的定额及减免等,并将这些标准颁布各州。“每年三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隋书·食货志》)。通过以上措施,增加了国家农业劳动力和赋调收入。

杨坚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小工程有决杜阳水灌溉三畴原(今陕西三原县一带)、引瀵[fèn]水灌溉蒲州(今山西永济市)、扩修寿州(今安徽寿县)的芍[què]陂[bēi]等。最大的工程是开凿广通渠和疏浚山阳渎[dú](邗[hán]沟)。广通渠是从大兴城(今西安市)西北凿渠,引渭水向东,至潼关入黄河,全长三百多里。修好之后,关东的粮食通过它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关内赖之,名之曰富民渠”(《隋书·郭衍传》)。开皇七年(587年),杨坚又下诏修复山阳渎。它古称邗沟,是春秋时吴国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沟通长江和淮河。复修以后,使淮河水从今清江浦经淮安、扬州入长江,给江、淮之间的交通带来很大便利。

为了解决京师仓廪储备问题,建隋之初,杨坚下诏,在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各地的运米丁将粮食一个仓一个仓地转运,最后通过渭水运到京师。同时,杨坚令民间每年秋后,每家出粟米一石以下,在当地建立义仓储存起来,以备荒年。开皇年间关中几次大旱,其它地方又遇水灾。杨坚先后派出苏威等大臣,分头到各地开仓赈济,曾从广通仓中拿出三百多万石粮食赈济关中。由于杨坚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隋朝的经济很快发展起来。至开皇十二年(592年),“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wǔ]。”(《资治通鉴》第一七八卷)建隋之初,民不满四百万户,到杨坚晚年,超过八百九十万户。

统一全国

杨坚称帝的第一年,即开皇元年(581年),占据营州(今辽宁朝阳市)的高宝宁起兵反隋。这时在隋王朝的西北及北部,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突厥,首领是沙钵略可汗。他早已企图驱兵南下,侵占隋朝疆土,遂与高宝宁合军,攻陷临榆镇(即山海关)。杨坚立即派人修筑长城,发兵屯戍北境;命阴寿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虞庆则镇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屯兵数万,防备突厥南下。杨坚采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方针,在突厥君臣之间制造矛盾,使沙钵略被孤立,只能向杨坚称臣,高宝宁也因兵败被部下所杀。与此同时,土谷[yù]浑在西境进犯。杨坚又派大将军元谐为行军元帅,率步骑数万反击。元谐大胜,土谷浑“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其部来降”(《隋书·元谐传》)。

隋朝建立的时候,南北仍存在分裂局面。长江以南,还有西梁、南陈两个政权。其中,南陈疆域较大,占有今长江下游和珠江流域各省。杨坚在国力强盛之后,于开皇七年九月,征西梁主萧琮入朝,萧琮刚离开江陵,杨坚令武乡公崔弘度率大军占领了西梁国都。萧琮入朝后,杨坚授萧琮为上柱国,封为莒国公,西梁灭亡。开皇八年(588年)三月,杨坚发出灭陈诏书。十月,他在太庙中举行了隆重的出师大礼。随后派出八路大军,从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同时向陈朝进攻。九年正月,隋军攻入建康,俘获躲在井中的陈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

至此,杨坚结束了中国自西晋以后南北二百七十余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北到大漠,东北至辽河的大一统帝国隋朝。

崇尚节俭

杨坚称帝后,勤于政事,“每旦听朝,日昃[zè]忘倦”(《资治通鉴》第一八○卷)。他崇尚节俭,从自身做起,所有车辆物品,都是修补着用。日常膳食,不过一肉。相州刺史豆卢通进贡名贵华丽的绫文布,杨坚命在朝堂当众烧毁,以止奢侈之风。杨坚患痢疾,御医配制药物需用胡粉,宫中竟找不到。

太子杨勇装饰自己的铠甲,杨坚对此不悦,告诫他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你是太子,应以俭约为先,才能奉承宗庙。”杨坚的第三子秦王杨俊,奢侈铺张,好炫耀,大修宫室,穷奢极欲,杨坚遂将他免职。左武卫将军刘升向杨坚进谏说:“秦王没有别的过错,不过多花费了些宫中财物,给他修建官府罢了,似乎可以原谅。”杨坚说:“法不可违。”杨素进谏说:“秦王的过错,还不到罢官的程度,愿陛下考虑。”杨坚反驳说:“照你说的,莫非要给天子的儿子另外制定法律?”杨俊久病不起,派人向父亲奉表认错。杨坚让使者转告杨俊:“我全力开创这个大业,就是要做为传世的典范,希望臣下守住它。你作为我的儿子,却要毁坏我的大业,我真不知怎样责罚你!”杨俊去世后,杨坚将杨俊使用过的那些奢华物品全部烧毁。

一些大臣建议杨坚到泰山去封禅(祭天地),但因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杨坚下诏否决,“言及封禅,宜即禁绝!”(《资治通鉴》第一七七卷)。开皇十一年(591年),土谷浑的世伏可汗,派人送给杨坚几名美女,杨坚退回。他一生除晚年几年,基本上都是与妻子独孤伽罗相伴相守,这在历代帝王中是罕见的。

改嗣失误

隋朝建立初,杨坚就立长子杨勇为太子。杨勇好学,心性宽仁和厚,不会矫揉伪饰自己,对于国家大事,能提出好的建议,补救其父苛酷的过失。开皇初年,山东一些百姓户口不实,不参加农业生产,在社会上游荡,杨坚决定派官员迁徙他们到北方充实边塞。杨勇得知后,连忙上书进谏说:“改变老百姓的习俗,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怀恋故土,是老百姓的本性。他们到处流荡,是迫不得已的,是由于战乱造成的。只要用几年时间,对他们的生活作妥善的安置,他们自然会返回故乡,定居下来。”初期,杨坚还能采纳杨勇的建议。但是,随着杨坚日益专制独裁,就越来越听不进去杨勇的谏言了。加之,杨坚心性多疑,杨勇于冬至日在东宫受百官朝贺,杨坚担心太子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发诏书,予以严厉批评,明令禁止。从此,杨勇的恩宠开始衰败。

开皇十一年正月,杨勇的原配元氏因心疾发作突然死亡。元氏是独孤皇后亲自选定,加上独孤氏对杨勇冷淡正妻元氏、亲近昭训云氏,早就心怀不满,元氏的突然离世,使独孤氏对杨勇更加反感,经常在杨坚跟前诉说。

帝后与太子间的这些裂隙,给觊觎太子地位的晋王杨广以可乘之机。杨广生活奢侈,妻妾众多,但他善于伪饰自己,以迎合父母的心意。他知道父亲喜欢节俭,母亲厌恶男子纳妾,所以得知父母要到自己府中来的时候,就把府中布置得特别俭朴,把众妾和美貌侍女都藏起来,只让老丑的使女侍奉。杨坚与独孤氏果然被杨广蒙骗,对他很是称赞。

杨广在父母面前把自己伪装得非常仁孝,终于使独孤氏更加厌恶杨勇,决心废他而改立杨广。指使亲信宇文述与朝廷重臣杨素的弟弟杨约交往,通过杨约说通杨素,杨素探明独孤皇后废太子的心意后,与杨广合谋屡次陷害太子杨勇。终于,在杨广、杨素等人的谗言推动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九日,杨坚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宣布废黜太子杨勇,并诛杀处置了杨勇的亲信官员。随后,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后来,杨坚在仁寿宫卧病,发现杨广行为不端,才后悔废了杨勇,说:“枉废我儿!”“独孤误我!”打算复立杨勇。可这时杨广已经控制了朝政,杨坚无法召见杨勇,最终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暴崩于仁寿宫,时年六十四岁,谥“文皇帝”,庙号“高祖”。杨广合理合法地继承了皇位,但他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穷尽民力,遂使隋王朝短命而亡。

隋文帝杨坚代周立隋,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制定了《开皇律》,在民间修建粮仓、水利工程,对外抵御突厥、吐谷浑进犯,废除西梁、平定南陈,最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割据分裂的乱世,建立了大一统政权,利国利民,但因为其晚年误信谗言,改嗣失误,最终使得隋炀帝登上帝位,隋朝短命而亡。杨坚的文治武功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杨坚勤于政事、崇尚节俭的品德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供稿:市地志办,编辑:李军 亢欣)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杨坚代周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房姐最新消息

下一篇:周岩陶汝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