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徐州暴乱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徐州暴乱,(接上次文章) 三十八. 满城风雨的徐州 在1948年年末的苏北至皖北大地上,到处都弥漫着浓厚的滚滚硝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特殊年代...大家一起来看下徐州暴乱吧。

(接上次文章)

徐州暴乱 第1张

三十八. 满城风雨的徐州

在1948年年末的苏北至皖北大地上,到处都弥漫着浓厚的滚滚硝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特殊年代,战场的气息在普通百姓们看来并不算新鲜,但他们不会想到的是,从徐州、宿县直至蚌埠有限的狭窄空间里,居然正在上演着100多万人的惊天大厮杀。毫无疑问,面对这种惨烈的炮火喧嚣和尸横遍野,生性偏爱安静祥和的中国百姓难免要在明里暗里进行着一些无休止的谩骂。但当很多年以后,如果他们从历史文献中真正了解到那时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事情时,不免有一番恍然大悟的感觉,随即就会对这群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中国的未来而孜孜不倦奋斗的人们肃然起敬。

淮海战役油画

很多年以后的肃然起敬还早着呢,反正此时的徐州城内,谩骂的声音已经不绝于耳了。

1948年11月30日早晨,江苏省徐州市。

现在习惯了和平生活的中国百姓们估计很难理解这种混乱的场面,徐州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堵塞的人马车辆,所有人挤在一起寸步难移,完全无法前进。天空中下着轻柔的绵绵细雨,但城内这种情景让这样的小雨完全没有了诗情画意。大街上的混乱嘈杂远胜以往,各种吵嚷叫骂此起彼伏,老百姓,当兵的,官员,学生......这些平时都各行其道且井水不犯河水的人们,现在都不约而同地搅到一起去了,大家毫无秩序,争先恐后,沿街商铺集体关门大吉,饭馆小摊也统统停止营业,拥挤的人们脸上一律表现得焦急而烦躁,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的家当细软,顺着漫长的人流不顾一切地涌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徐州西门——那里是通向萧县和永城方向的唯一通道。

混乱的徐州大撤退

正在谩骂的不只有徐州城内的官兵百姓,还有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和老百姓肆意叫骂不同的是,他这种地位的人一般都是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心里骂娘。

让杜聿明生气的并不是因为拥挤的人群让他无法落脚,而是自己之前早已申明,徐州主力部队撤退是绝对机密行动,详细的方案他28日晚上刚从南京回来就开会告知了各兵团司令官,他还反复三令五申决不能声张以免造成撤退混乱。但是现在,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也许杜聿明忘了,他的下属军官和部队在徐州已经驻扎了多年,再加上国民党军队一贯军纪松散的风气,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军官们想必早就在城里有了不少家底钱财,就算你副司令长官谆谆告诫不要声张,但还是免不了他们把撤退的命令通知给了家人,然后自然而然地一传十十传百。徐州部队要转移的消息被中国人特有的信息传播速度弄得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些有钱的官宦人家和士绅大户都拖家带口仓皇逃命,这帮人可不是单单一个人撤走就完事的。在他们看来,什么党国的狗屁军机大事,哪有自己的生命财产重要?

撤退的国民党士兵

造成现在这种局面,让杜聿明心里不爽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军队的动静太大了。两天前自己的命令刚刚下达,士兵们就一哄而散地跑到大街上去采购可以捆绑行李的绳子、铁丝和其他物资。这帮大头兵们一开始是采购,后来就彻底成了哄抢,大街上顿时一片人仰马翻,满目狼藉。老百姓们一看这架势,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些家伙要溜了。不仅如此,徐州国军的各个部门都在手忙脚乱地焚毁军事地图和文件档案,一时间城里烟雾缭绕,火光冲天;更有甚者,负责摧毁城内重要设施的保密局爆破队这群唯恐天下不乱的混蛋,因为害怕在最后当炮灰,居然提前半天就点燃了炸药......国民党这帮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徐州这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里又是玩火又是搞爆炸,这老百姓不警觉才怪!

民国时期的徐州

徐州城里富贵人家的轿车和军队的辎重卡车一辆辆地横在路上像蜗牛般爬行,各种各样的车辆组成近百里的长龙,简直蔚为奇观。而杜聿明正惴惴不安地坐在他的小轿车里,公路早已水泄不通了,自己的汽车根本无法前行。日渐阴冷的天气让拖着病体的他时不时地耸一耸自己身上的大衣,他把头伸向窗外,默默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无奈地叹了口气。

由于杜聿明在之前一直怀疑郭汝瑰是共产党潜伏在党国内部的特工,所以他在撤退前摆了两个迷魂阵:一是命令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向南对华野解放军发起佯攻,以吸引其注意力;二是大肆捏造黄百韬兵团大胜的捷报,并宣传黄百韬兵团和邱李兵团已经在碾庄胜利会师,收复连云港的假消息,以此来为徐州主力的顺利撤退创造条件。

老年郭汝瑰

但是现在让他觉得,自己之前的煞费苦心完全是无济于事。徐州部队要撤退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现在已经人尽皆知;徐东大捷的传单早已成为废纸,被人踩在脚下;军队有多达七名将官未经许可擅离职守,直接溜之大吉;徐州的各大银行全部人去楼空,金库也是空空如也;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不但人不见了,就连自己的私财也用专机提前运走了......

杜聿明知道这帮高级官员和银行家们肯定不是道听途说,他们绝对是从南京得到的消息。自己向蒋介石三令五申不能泄露行动计划,看来老蒋还是置若罔闻地把事情透露给宋子文了。他怅然若失,心里极其郁闷。

蒋介石(前排中)与宋子文(前排右二)

“蒋介石把下属当成家奴,把国库当成私产,宁用奴才不用人才!自己堂堂黄埔名将,对党国呕心沥血不计个人名位,只为振兴中华国富民强,但到头来还是成了四大家族争权夺势的牺牲品,真是可悲啊!”

“老头子钱就是命,连泄露军情都不顾!”杜聿明抱怨道。

杜聿明心情惆怅地注视这支目前已经陷入混乱的大军,所有人都是各有主张各自为战地混杂在一起。昨天他向李弥的第十三兵团下达了攻占萧县,随即作为据点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命令,但直至现在为止还未确定他们是否已经达到了目的;第十六兵团的孙元良还是往常那个喜欢自作主张的“飞将军”作风,不仅没有遵照自己之前的命令对华野实施佯攻,反而背道而驰退守孤山集,而就在29日晚上,孤山集也失守了;现在徐州各部队已经陷入混乱,电话打不通,命令传达不下去,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任何有效的指挥。

狼狈不堪的国军士兵

“真是坏事了!这么大规模的人流大张旗鼓地往萧县永城方向涌过去,这不被共军的侦察部队发现才怪!看来这徐州大撤退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立即加速前进,要不然被共军截住包围那就糟了!”杜聿明想道。

他的感觉没有错,就在国民党所有人马迈出徐州城门的那一刻,华东野战军的十几个纵队正准备对他们进行争分夺秒的追击堵截。

三十九. 粟裕军旅生涯最紧张的时刻

说实话,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我很紧张,杜聿明的徐州集团有三十万人,加上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十万人,要是他们两个靠拢就糟糕了,那么大一坨敌人根本就吃不下。——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

1948年11月末至12月初,在江苏北部徐州至萧县永城方向的公路上烟尘滚滚,人声鼎沸,徐州的三个兵团加上城内国民党政府部门还有青年学生共30多万人正声势浩大地集体南下。

就在这个时候,从徐州东部浩浩荡荡地开来另一支大军,他们从各个方向同样汇聚成庞大的人流,正向奔腾的潮水一般,以极其迅猛的速度扑向从徐州蜂拥而下的人群。

奋勇追击的人民解放军

和徐州军民的狼狈不堪不同的是,这些军人展现出的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风貌。只见他们排列着迅速但是很严整的队伍,以急行军的方式大跨步地向前行进着。他们中有些人表情坚定,奋力紧跟队伍前进;有些人气喘吁吁,但脚步毫不减速,生怕自己掉队;有些人则眉头舒展,觉得相较于前几日的残酷战斗,即便是如此快速的急行军也已是小儿科了;有的人在奔跑中甚至丢掉了自己的背包行囊,除了弹药尽可能地减少自己身体的负重......总而言之,这支部队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奋不顾身地往徐州以西拼死前进。

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刚刚从徐州撤离的杜聿明集团。

他们的任务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这帮家伙和黄维兵团汇合之前死死拦截围住他们!

让他们执行这项任务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这支大军是当时全中国最能跑的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

威武的人民解放军雕像

就在一天前,这些意气风发的解放军士兵们接到了他们最高统帅粟裕下达的死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全部追上去,一定要截住杜聿明集团!

......

几天前,徐州附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

粟裕一动不动地站在指挥部会议桌前,他的眼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桌子,桌子上摆放着已经被红蓝铅笔画满了箭头和旗子的军用地图。粟裕的脑门上粘着些许水珠,说不清是汗水还是头疼后警卫员给他喷洒的凉水。指挥部里电报机的声音正在一如既往地滴滴响着,粟裕的心跳也在随着这种声音一动一动的。

他眉头紧锁,默默伫立着抿嘴不语,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为紧张的时刻。在粟裕的面前放着一份来自中央军委的电报,就是这封电报让他无所适从。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在前线指挥

自从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开打以来国民党的种种不利局面,不管是中央军委还是华野领导班子,都料到了徐州杜聿明集团会撤退的企图。而问题在于,他会从哪个方向撤退?伴随着这个疑问,华东野战军内部有过一次大讨论。

按照粟裕的估计,杜聿明的撤退路线有三条:一是沿陇海路向东急进,经连云港海运南撤;二是直奔东南走淮阴淮安,经苏中平原转向京沪铁路;三是沿京浦铁路西侧经过萧县永城方向的开阔地带南下淮河。

当前粟裕面临的困境是,他必须要在杜聿明从徐州出来之前快速判断出他的撤退路线,以便部署兵力进行追击。但是华东野战军就那么多人,根本不可能另外分兵在多条路线上守着,只能合兵一处待敌。

杜聿明可能的三种撤退路线

粟裕认为杜聿明会走第三条路。首先,去连云港海运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没那么多船;而淮阴淮安的苏中地带全是河网水系,不便于大兵团尤其是重型装备的行军,他们肯定也不会选择这条路的;而津浦铁路西侧的第三条路,地势开阔道路平坦,不仅可以解黄维兵团之围,还可以与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相互策应,扭转国民党目前的颓势。

但是中央军委电报内容则和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里面称敌人会从淮阴淮安方向撤退,让粟裕照此方向部署兵力。很显然,这个消息来自国民党国防部——实际上就是郭汝瑰。

这下子就让粟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华野官兵们也都议论纷纷。

粟裕对大家说道:“这使我分外为难啊,我虽认为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但又有中央来的情报,万一敌人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必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讲老实话呀,我甚至都想找个算命先生来给我卜上一卦......”

粟裕

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的粟裕,在无尽的压力和头疼病的折磨下,仍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最后,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不遵从军委号令,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津浦路附近部署兵力以应对杜聿明的南下。

粟裕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要是杜聿明不选择第三条路,那他在黄埔军校的书就白读了。

他和杜聿明之前在南京的想法如出一辙,英雄所见略同啊!

......

就在杜聿明的指挥部撤出徐州的第二天,淮海战场的各路情报就源源不断地飞向华野指挥部。情报总结起来就两条:徐州南部的华野阻击部队当面的敌人已经冷清下来了;发现大批人流正在往徐州西南方向的萧县永城运动。

这就表明,杜聿明出来了!

杜聿明(左)

“太危险了啊!尽管我们估计到了他们的撤退方向,却没有想到他们居然撤得这么快!他们从徐州撤离的时候,我们很多部队还在休整,有些部队甚至不知去向联络不畅......但是没办法啊!只能毫不犹豫地硬着头皮上了。万一他杜聿明二三十万的部队撤退到淮南,那麻烦可就大了啊!”粟裕紧张地说道。

从这里来看,粟裕面对的困境其实并不比杜聿明好多少。

不过战神就是战神,他当机立断,做出了如下部署:

第一. 华野一纵,三纵,四纵,八纵,九纵,十二纵,再加上两广纵队,鲁中南纵队即刻向萧县永城方向追击前进;(后在毛主席的提醒下兵分两路,一路追击,一路堵击)

第二. 命令在南线阻击李刘兵团的华野十纵经宿县向永城西进,华野二纵、十一纵直接由固镇沿涡河北岸迂回西进,继而占领涡阳;

第三. 华野十三纵随即跟进,部署在第二线截击;命令豫皖苏军区部队控制陇海路商丘—砀山一线,并于永城、亳县、太和等地布防截击。

华东野战军30多万大军,粟裕寥寥三句话全体部署完毕。

粟裕在打电话

“追击!追击!勇猛追击!决不能让杜聿明跑了!!”

最后的决战号角已经吹响,一场史无前例的追歼战和截击战在这个洒满无数勇士鲜血的中原大地上隆重地拉开帷幕。华东野战军展开了摧枯拉朽的凌厉攻势,十一个主力纵队和地方部队在粟裕的一声令下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地向敌人猛扑过去,有的平行追击,有的侧翼包抄,有的迂回拦截,有的堵塞后路......华东野战军全体将士星夜兼程,一刻不停地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擂响战鼓,所有战士士气高昂,强势兵锋直指这支国民党最后的精锐部队。

华野上下齐心协力,此时此刻大家都明白:这一仗要是打赢了,中国大局已定,华夏民族即将迎来新生,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

徐州解放

就在12月1日晚上,还发生了一件让老百姓无比兴奋但是让华东野战军反应很平淡的事情。

华野第十二纵队和渤海纵队进入徐州,徐州解放。

(未完待续)

附言:本文内容除历史史实论述外,均为作者原创,请勿抄袭。

《血染淮海》系列是连载战史纪实文学,文章在还原历史的情况下也有文学杜撰渲染,不喜勿喷。

请读者点赞关注,或打赏~,也可点开小编头像阅读其他已发布的章节,小编在以后将会继续为读者发布其余章节

《血染淮海》下一章节将在11月9日前发布,敬请读者期待!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徐州暴乱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