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蜀中无大将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一般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嘲笑蜀国后期无大将,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大家一起来看下蜀中无大将吧。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一般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嘲笑蜀国后期无大将,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做先锋。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这个解释实际上是对廖化的误解,廖化并非无能之辈,纵观其整个军事生涯,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第二种解释相对就比较客观,指的是当时蜀汉政权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大都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老将廖化做先锋。这两种解释虽有所差别,但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即蜀汉政权后期人才严重匮乏。

蜀中无大将 第1张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蜀汉政权后期的人才匮乏?很多人把矛头指向诸葛亮。诸葛亮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永安托孤开始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决策者到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执掌最高权柄共十二年。在这一时期,诸葛亮确实亲历亲为,史书上记载“正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包括南征蛮夷,北伐曹魏,也是诸葛亮亲自率军作战。但这是否就能说明诸葛亮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上,这一时期诸葛亮的亲力亲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汉政权人才的严重匮乏和青黄不接。蜀汉政权相比较于曹魏、孙吴,本身就是实力最为弱小一个,同时人才也最为匮乏。再加上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大量的文臣、武将或战死或投降,原先刘备集团重要的骨干可以说是所剩无几。笔者大致统计了下,从公元213年刘备入蜀到到公元223年永安托孤,这十年间,霍峻、法正、黄忠、马超、刘备等人先后病逝,庞统、关羽、关平、王甫、张飞、刘封、冯习、张南、程畿、赵累、傅肜、马良等人或是战死或是被杀,糜芳、傅士仁、孟达、黄权等则是投降孙吴或曹魏。可以说,诸葛亮接手蜀汉政权时,能够委以重任、引为臂膀的人才是少之又少。?诸葛亮执政时期虽然事事亲力亲为,同样也重视培养和提拔人才。

而且笔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并不冲突。君主亲力亲为是封建社会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诸葛亮在当时虽然只是丞相,但实际上代行君权,而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内部不稳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诸葛亮必须以“正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方式代表刘备父子加强统治,稳定蜀汉人心。而培养和提拔人才则是巩固蜀汉政权、维护长治久安的需要。所以,诸葛亮当时也是非常重视,而且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不可否认,在诸葛亮病逝后,他为刘禅下了一大批忠诚、能干,能够保境安民的人才,蜀汉后期重要的文臣武将基本上都是在诸葛亮时期开始受到任用和提拔。

?比如蒋琬、费祎、董允,这三人与诸葛亮并称“蜀汉四相”,都被认为是有名的治国能臣,怀相国之才。他们受到重用和提拔就是在诸葛亮时期,或是留守成都,足兵足食,或是随军出征,谋划战事,忠诚和能力都受到肯定。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董允相继执政,这一时期蜀汉政权政治清明,休养生息,使蜀汉政权虽然在三国中最为弱小,尚能继续维持三十年之久。其次,如曹魏降将王平与姜维,诸葛亮也是不拘一格,破格提拔。

王平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与马谡一起守街亭,虽然最终街亭失守,马谡被杀,但王平却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蜀汉军队中最精锐的无当飞军。姜维在降蜀后,诸葛亮惊喜异常,在给蒋琬的信中称姜维是凉州上士,并对姜维屡屡重用,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王平和姜维,在蜀汉后期堪称是蜀汉政权军事领域的两大支柱。其他的,如邓芝、马忠、陈震、李恢等人,都是受到诸葛亮的提拔和重用的文臣武将,都是清廉能干之才,或是治内有方,或是独当一面。即使如名将魏延,诸葛亮对其也是非常重用,并非如演义小说所描述的,处处压制魏延,对其不信任。

诸葛亮六次北伐,魏延都是其账下第一大将。至于为什么不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并不是因为诸葛亮对魏延有个人偏见,而是“子午谷奇谋”太过于冒险,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一旦失利,将进退维谷,甚至会全军覆没。至于魏延之死,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和查证,诸葛亮并没有直接的责任。?那么,为什么在诸葛亮之后,蜀汉政权还是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尤其是诸葛亮时期的那些文臣武将渐渐老去和逝去后,人才匮乏的形势更加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益州士族对蜀汉政权的不支持。蜀汉政权其实际统治的地域只有益州一地,而且属于是一个外来政权,并非是益州人士自己建立的政权,所以益州士族对蜀汉政权一直是若即若离,而对于刘备、诸葛亮来说,自然也对益州士族有所防范,并没有信任。在蜀汉政权长达四十三年的统治时间里,益州士族始终只担任中下层官职,甚至与最高决策层的政策方针唱反调。后来钟会、邓艾伐蜀,光禄大夫谯周力劝刘禅投降,可以看作是益州士族的代表和主张。

没有益州士族的支持,蜀汉的人才匮乏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到了后期,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大部分已经变成了“官二代”。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张飞之子张绍、黄权之子黄崇、蒋琬之子蒋斌,霍峻之子霍弋等。这些“官二代”虽然也恪尽职守,但无论是其能力还是才干都与父辈有一定差距。蜀汉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诸葛亮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当然发现了,而且诸葛亮也试着去解决,缓和益州士族与蜀汉政权之间的隔阂,比如诸葛亮重用杨洪。杨洪,益州犍为人士,多次受到诸葛亮的提拔,任命为蜀郡太守,负责治理当时益州最大的郡,并赐爵关内侯。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只可惜上天留给诸葛亮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并不多。建兴三年后,蜀汉政权连年的南征北伐,重心转到战事,后来诸葛亮又病逝五丈原,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随之搁浅。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蜀中无大将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红楼梦淫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