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李鸿章后人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李鸿章后人,1840年后,中国的渐趋衰弱被世界发现,纷扰不断,步入黑暗。 人命如草芥,但民族气魄绵延,中华命不该绝。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旅顺大...大家一起来看下李鸿章后人吧。

1840年后,中国的渐趋衰弱被世界发现,纷扰不断,步入黑暗。

李鸿章后人 第1张

人命如草芥,但民族气魄绵延,中华命不该绝。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旅顺大屠杀、辛亥革命、上海火车站轰炸、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解放战争、太平轮淹没……

活下来的人,已经是极度幸运。

经历百年黑暗后,还有多少名人存活,他们的后裔又在哪里发挥着余热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晚清四大名臣。

许多满清名臣都有后人延世,只不过人人自由,发展也不一。

且看看名臣李鸿章、左宗棠的后裔。

浮光过隙,李鸿章之后,子嗣依旧奋发

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是清华大学教授、是年少成名的作家……李鸿章的后代可以算得上是精彩纷呈。

但谁又知,李鸿章直到四十岁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他的大儿子李经方,是六弟之子李昭庆的儿子。

李鸿章早年会试虽不幸落榜,但是好在拜入曾国藩门下,又过两年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之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他又以书生身份带兵,先是做湘军幕僚,又是组建淮军,最终平定太平天国的起义。

但此时他的家里人,因为子嗣问题,非常着急。

于是,想到了过继。

或许是这个儿子命中带福,1862年过继之后,1864年,李鸿章的嫡子李经述就降生了。

李鸿章后来还有一个嫡次子。

但李鸿章是个感恩的人,他的两个亲子依旧按序排行,名义是他的二子与三子。

他的大儿一直十分优秀,少年考学,壮年中举,成中国的驻外公使。

李氏家族四五代人,到了李经方这一代,才有外交的成就。

跟着李鸿章,李经方陪签了《马关条约》,做了庚子议和,虽有心报国,但处处受限,对晚清失去信心。

不过他是个孝顺孩子,李鸿章让他继续出使俄国、英国,他也听从,后来还兼任了中国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

他的二儿子孝心更甚,父亲病重,随侍左右;父亲病亡,吞金而死。

李鸿章幼子的轨迹和大儿子差不多,不过世事沉浮,在辛亥革命之后,他转而以经商为业,遂以资产万贯,闻于一时。

从李鸿章几个儿子的人生,可以看到他的后人过得也不会太糟糕,无论是从家庭教育,还是自身的学习或实力。

所以,他的后人中,有近代著名的收藏大家——李国森。

他受家族熏陶,收藏了许多古代钱币徽章,以及青铜器,让它们在动荡时期得以保全,后将之全部捐给国家。

也有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先生。

师承梁思成,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建筑性人才,书作一直为建筑学术界不可多得的精品。

还有7岁开始写作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

及至当代,还有三位居住在海外的亿万富翁——李家景、李家曙和李家昶。

他们青年时告别家人,勇闯上海,在纺织业获得了第一桶金,但家庭教育让他们始终秉承着,勤俭持家、毫不张扬的作风,这也是他们能够取得这么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李家曙更是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网站,为李氏家族的寻根,寻找海外国内的李家人。

百年逐浪,李氏家族代代传承,依旧凝聚,散发光芒。

世事变迁,秉持高德,境遇由心

同为晚清名臣,同为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左宗棠不同于李鸿章的地方,是他被后世尊称为评价为“民族英雄”。

李鸿章足够机灵,所以一次不中,拜入曾国藩门下,不久也可以慢慢起事。

左宗棠少负大志,虽然会试多次应试不中,但并没有放弃。

他读遍群书,农事、历史、地理、经济、水利等都有涉及。

努力与聪颖的合聚,让林则徐见了他,都一直赞许他是“不凡之才”。

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到之后的起义运动中,左宗棠逐渐崭露头角。

现在回首历史,在他们当时“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总会有一丝不经意的轻慢。

腐朽的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怎么防都无济于事。

后世看了下集预告,但是历史进行时的他们并不知道。

令人敬佩的就是在黑暗中,左宗棠依旧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左宗棠不惧收复新疆的艰难,不畏惧当时乱世的飘摇。

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他在八方鬼魅侵扰中华时,游走在华夏边疆,守住了西方边界,功在千秋。

正是这样的表率,让后人回看先祖时,也警醒着自己脚下的每一步。

左宗棠有四子四女。

对比曾国藩的次子、三子,李鸿章的三子不参加考试,感父辈福荫而直接做官,而左宗棠的几个儿子并没有被左宗棠的光芒照耀。

他们有的是地方小吏,有的是封疆大吏,但翻开史书,依旧笔迹寥寥。

几位女儿都是才女,均有诗词著书,如《小石屋诗草》《淡如斋遗诗》等。

只看表面而下定论,很容易得到错误的结果。

左宗棠给子孙的不是一时的权势地位,而是长久的精神滋养与人生信仰。

他的孙子左景鉴,是著名的外科学家。

左景鉴其子左焕琮,是著名的神经外科学家;其女左焕琛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是人体解剖学的专家,后来担任上海市副市长。

他还有一个孙子,是《中国日报》的总编辑——左景清。

而另一个孙子左景伊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在我国的腐蚀与防护领域有重要奉献。

左宗棠作风求实清廉,好像和中国共产党的作风相似,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中国化后,才得以在中国真正发展。

这其实是大家作为中国人,共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爱国之心的主导下,迸发出的相同品质。

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何会与中国如何合拍的原因吧。

左宗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典范,他的后代子孙也一以贯之,成为中国、世界各领域的人才。

新浪替旧浪,变通才能不变

时代之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守成与开拓都有巨大的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于中间调和,对时人可算是困难。

那么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且达成“中庸”呢?

“中庸”作为儒学难得达成的境界,一直是学子们所奋力领悟的。

两位都是传统科举制之下,教育出来的儒家优秀传承者。

儒学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反复咀嚼后,由个人经历而得到的新思考,不仅仅只是一本书。

所以,他们倡导晚辈继续这样去做。

李鸿章的家庭教育中,大力宣扬“中学”固本,以这一点作为所有处事的出发点。

“教子以正道,成一有用之人。”

李鸿章对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弟弟的孩子,都是以这一条作为教育的基准。

而怎么走正道呢?

“不可不刻苦自立。”

要吃得苦。

耐心、专心、恒心,这是他要求孩子们读书的原则。

看起来简单,但是阅读没有标点且繁杂晦涩的经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乏味烦躁的,但李鸿章会以身示范,对后辈进行有效引导。

“知古方能鉴今。”

晚清内忧外患之时,李鸿章侧重对史书的阅读。

当时所有的中国士绅,都渴求从历史的记录中,寻到解除国家困顿的方法。

年岁涛声四起,催着人走向下一个时代。

李鸿章站在权势的顶端,也常读韩愈《论佛骨表》和苏轼的《代张方午谏用》,以作思考。

他对子孙要求的“整读”“熟读”“想读”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这就给了名《清史列传》,历史观深刻的诗人——次子李经述,以很大影响。

这一家风的沿袭,也为后代带来了不少指引。

李鸿章还以“孝悌勤俭”“与国家同休戚”要求孩子。

当李鸿章看到“西学”的优势之后,学习西文,开拓眼界,也是“同休戚”的内容之一。

学习西方文化,不意味着抛弃传统,反而是为了维护传统。

在李鸿章的鼓励和支持之下,他的几个儿子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这也为后来的子孙能够四处经商,李家后人得以在海外顺利生存,稍稍铺平了道路。

在传承中开拓,在传承中调整。

李鸿章布新不除旧,在原有的“中学”之上,加入“西学”,丰富了家庭教育,让自己的孩子们不仅能够习得岁月文化的精华,也不会在这重大的历史节点中被时代抛弃。

学会变通,才能让真正珍贵的事物,保持不变。

随世情变迁,但敬畏初心

与李鸿章相同,左宗棠对整个清朝的影响也十分深重,不仅是军事、经济,他在教育上也有着极大的成就。

身处于同个时代,经历也较为相似的两个人,思想也必然有趋同。

首先,左宗棠极为推崇传统儒学文化思想,并且很看重教育。

他在督师平凉的时候,就曾经创办义学学堂;在任陕甘总督时,创办各级各类义学堂,在新疆也大力开设私塾。

同时,左宗棠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倡导对西方科技进行学习。

这与他的背景有着极大联系。

湖南自古以来人才辈出,许多重要的理学家和重臣都出自湖南,他们基本上都为官清廉,造福百姓。

当时的魏源、贺长龄等,也都提倡学习西方思想改革弊政,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作为湖南学子,左宗棠也是如此。

前文已经提及了,左宗棠是一个求实的人。

他对考取功名,求得利禄的学习态度,极为批判。

秉承如此目的学习的人,没有真才实学,也不具备实干精神。

左宗棠重视儒学中的安邦治世之学,可他不迂腐,不回避。

他创办新式学堂是在经世致用的儒学基础之上,学习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也不断引入西方的先进人才,让他们对本国学子进行教导。

他创办福州船政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为培养造船与驾驶轮船人员而创立的学堂,名为“求是”,也是左宗棠思想的反映。

在这里,左宗棠用心培育中国自己的人才,后来又根据所需,培养了绘制传图的人才、近代的翻译人才。

从西方的文艺到西方的语言,从认识到“西艺”的重要到认识“学造”的重要,见解独到。

最后,他提出派遣留学生,学习英法的海军船舰建造,为中国的海军建设大大增力。

不讨论左宗棠和李鸿章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因为学过近代史的我们看了后面结局,其实明白根源不在技术。

左宗棠的教育思想,更多体现在他对国家、对百姓、对时局的挽救上,但耳濡目染之中,他的孩子也必然在看见。

所以,左宗棠没有时时说正道,可后辈多医生院士,救死扶伤,人人努力走正道。

同样儒家考学,同是幕僚起事,同为“晚清四大名臣”,同时守护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样相似的际遇,可惜却有不同的声名。

后人的夸赞与唾弃,史书的记录与评论,他们在乎吗?

或许。

但也相信,能够踏实肯干,拥有一番作为的他们,更重在当下。

不能说,命运给他们有加成,让他们的确有无奈的作为。

但,无奈中也有选择。

李鸿章心中也有国,但是更偏向家。

左宗棠心中是有家,但他更加爱国。

所以,他们的后代接受到的思想,看到的榜样,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发展,从而有了不同的人生际会。

书上的战败和屈辱,照片的残骸和惨状,不及他们直面时的万分之一。

翻开往事时,难言与愤怒后,是无尽的感慨。

是非在不同人心中自有衡量,当代的每个人都有很多选择,所以好好活在当下,走真正的正道吧。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左宗棠评传》

《李鸿章新传》

《左宗棠与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大纲》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李鸿章后人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吴啊萍

下一篇:返回列表